洛银的爹本是书香世家,后家道中落,即便满腹经纶也被柴米压垮,只能入赘到洛家。
他虽饱读诗书,却是个没什么志向的人,在洛家好吃好喝,又有书房书社,还有婢子伺候着,他便沉沦于书墨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洛银的娘全心顾着洛家的生意,甚少归家,二人一年难得碰上几回,还都是为了监督洛银的学习。一家三口同桌吃饭的次数,在洛银的记忆中不超过一只巴掌。
故而她对她爹娘的感情并不多深,若是将师父师兄和师弟放在她面前与爹娘比较,洛银还是更喜欢师父他们多一些。
可往往人心就连自己都难以琢磨,以前洛银在鸿山待得好好的,不愿回去,现下人死几百年了,她又有些归乡之心。
伤心难过没有,毕竟凡人的寿命就那么短短几十年,可没能送他们最后一程,心中始终有些遗憾。
上次经人一提,她便想慢慢回去,重游故土,看看几百年后的洛河沿城究竟有多大的变化,顺便寻一寻洛家族墓,找到她爹娘的坟,上一炷香,除一次草,也算敬了她身为女儿的一片孝心。
马车不快不慢地望洛河而去,算着时间应当得两个月才能到达洛家。
桂花开败了最后一季,深秋一过便要入冬。
入夜马车停在了林内,远离道路,谢屿川支起了柴堆,洛银以法术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