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归义公啊。他李慎思与胞弟李慎行如今都受了封,一个归义公,一个归命公,都是太子向皇帝奏请来的。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要顺应天命,不要悖逆民心。
老百姓们可不在乎这江山社稷姓什么,谁给他们温饱太平,谁就得民'意拥戴。
若他不是李氏子孙,若江南父老不是前朝忠良,大可也像这般,混沌度日。
由不得他嗟叹伤怀,一时受降礼毕,又有人请他登车回府。
新赏的宅邸,就是他父亲当年的王府。
“那个李慎思,朕瞧他心里还是不甘得很呐。”中晌皇帝进小食,赏了太子一同用些。
太子便笑道:“父皇天命所归,他再不甘,蜉蝣撼树四个字总是听过的。臣已吩咐过了那两府里的人,务必日夜留意着他二人的举动,一丝也不许马虎。”
皇帝听着点点头,又问:“洪氏母女几时能到?”如今只有顶顶要紧的奏疏,他才亲自批阅,旁的都交给了太子。譬如李氏兄弟这桩事,太子虽时时向他回禀,细枝末节上仍比他更清楚。
太子躬身道:“至多三五日,也就该到了。”
李氏兄弟虽为前朝皇室血脉,要在江南起事,靠的实际是当地大儒洪家。
洪家祖上做过燕朝三朝帝师。而今的家主没赶上好时候,本想凭着科举入仕,偏生那些年内有宦官外戚作乱,外还要向四邻上贡求和,三年一科举,居然就耽搁下来了。
靠着祖荫也不是没有门路,然则朝中党朋之争波谲云诡,远不是他趟得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