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可怎么好,这样的好东西给珍珍补身子才对,我们不能要。”嘴上说不要,可心里都羡慕坏了。也就是老季家有个当兵人啊,这整个白水沟生产队,喝过奶粉的也就他们家,更何况还舍得拿出来送人。
季老太重重地推回去,“嫂子你就收下吧,这也是渊明一片心意。我今儿来,还有个事想麻烦大侄子哩……”
两家人心领神会,赶紧把她们让进堂屋,门一关,孩子和年轻媳妇们都被隔在门外,有人守着。
“大侄子啊,我听说下学期咱们小学要招老师?”
季老太的目的说简单也难,村小学的生源来自附近两个生产队,共有五个年级四百多名学生,却只有一名公派教师一名代课教师,代课的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她想把林珍珍安排进来当代课老师。
她敢这么想,也敢这么提,倒不是她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她以前对队长一家有恩。五八年闹饥荒的时候,队长家因为孩子多,连家里养了七八年的老狗都给吃了,实在没吃的,准备把刚六岁的队长送人养活换口粮的时候,季老太愣是从牙缝里抠出两斤六六粉,让他们一家子顺利熬过那一晚,第二天,救济粮就发下来了。
六岁的小队长已经记事了,他平时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要不是我季家婶子,现在我都没命了”,平时记工分分粮票猪肉都曾特意给季家多分一点,但季老太都是拒绝的。
她硬气,不想挟恩图报,更不能坏了生产队风气。
这一次,队长念着当年的一饭之恩,肯定会想办法安排,他年轻有为,又会来事儿,在公社领导面前也说得上话,可这恩情……也就止于此了。
林珍珍不以为然,听林丰收说过,多少高中生为了不下乡劳动,挤破脑袋的抢代课教师呢。她跟奶奶相依为命那么多年,从来没走过人情,不信人情真的能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