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耶!”

“妈,你真好!”

“妈妈妈妈妈妈!”

……

这几个大孩子一放假,家里立马就显得热闹多了。

教育政策改革的热度还在,苏采青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这个事情上了,黄自力给她介绍了个水平不错,而且愿意帮助她设计建造农村房子。

这个时候,有知识文化、有本领的人,多是有些心高气傲的,别说帮着在乡下盖房子,在城里盖房子他们都不一定愿意指点。

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也是有些难度的。

趁着孩子们放假了,苏采青直接把他们都打包了一下,一起带回了乡下。

看着苏采青带着专业的人来,苏二柱和孙细娥都觉得她有些兴师动众了,怎么把城里人弄到这乡下地方来了,不好招待啊!

苏采青说:“既然是要盖新房子,当然是要盖一个最好的,以后住着安心也舒服。”

二老有些尴尬地说:“钱不太趁手,请这样一个人,怕是要花不少钱吧?”

他们打算盖房子,还是因为把苏采青这段时间给的钱都攒起来了,攒了几百块,才有那想法的。

苏采青说:“钱的事情不用操心,我手里宽松,哪里还有让你们花钱的道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由刘力强帮着主持大局,大哥带着工程队的干活,尽快把房子盖起来。今年过年,咱们也能够住的舒坦许多了。”

苏采青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劝二老,两个人见苏采青风风火火地就把事情定了,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把事情交给几个儿女去操持了。

苏采青在乡下呆了几天,又很快返回了城里,生意上的事儿,她不好撒开手太久,特别是在这交通和通讯都不太发达的年代。

孩子们也呼啦呼啦跟着回来了,侄儿侄女们夹在其中,显得格外兴奋和期待。

除了大侄女苏追弟是来过吉阳的,其他的孩子都没有,在家的时候,听了苏追弟的话,其他的人都羡慕极了,老早就盼着能来苏采青家。

这下,苏采青这儿真的跟个儿童乐园一样了,天天十多个孩子。

做饭的事儿,苏采青特地请了个阿姨来,洗衣服则是家里两个洗衣机洗半天。

好在隔壁租下来以后,睡觉的地方也多了,都能睡得下。

“姑妈,我真的可以来这边读书吗?”苏追弟找了个机会,悄悄问苏采青。

苏采青点头说:“机会很大!相信很快就能确定下来了。”

“那就好,我和秀菊她们说我要来城里读书,她们还不信我呢!”

苏采青说:“不信就不信,以后他们不信也得信。别人不信你的时候,你也别急着去说服人家,而是要去证明说的是真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