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存点点头,琢磨两天写了一篇策论出来,想了想又写了封信,把策论和释义另外装一个信封,递给管家:你直接把东西给周齐略就行了,他看到我的信,便会明白怎么做。
周齐略接到宋存的信,有些纳闷,看到信里内容后,他颇为惊讶,在国子监,他和宋存还有王弘毅三人住在一个屋里,没人比他更了解宋存,这小子没那么爱读书。现在竟然主动给夫子送策论,简直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看着纸上的字,他又是一惊,竟连字写也进步了那么多。
他叹一声,也不知道宋存经历什么,改变这么大。想到他父亲刚去世,便被嫡母嫡兄分了出来,难道他嫡母因着他父亲去世了,磋磨他了?所以他想自己努力,跟嫡母抗争?
他坐在那里,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要不然怎么解释宋存的字几天功夫就进步一大截,如果不仔细看,他都怀疑那不是宋存的字,好在他知道宋存写字的习惯,才没有怀疑。
翌日,去了国子监,他就把宋存给他的信拿给了刘夫子。刘夫子见到周齐略难得来找他,他挑眉问道:今日刮的西北风?
周齐略尴尬的憨笑两声,喊道:夫子!
说完把宋存给他的信,放到夫子案几上,丢了句:这是宋存给你批阅的。我还要上算术课,我先走了。就跑了。
刘夫子眯着眼睛看着他的背影,哼一声,拿起信封撕开,拿出里面的纸张,摊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漂亮的干净整洁的馆阁体,他下意识赞一声:好字。
接着又去看内容,整篇策论有立意,想法也挺新奇,让人看了之后,有恍然若悟之感,就是行文格式需要改进,这肯定是上课时,没好好听讲的缘故,他皱皱眉想到,反复的又看了两遍,这是宋存写的?短短几天进步这么多?
下课后,他去了学堂,把周齐略喊了出来,问道:那策论你确定是宋存写的?
周齐略肯定的点点头:宋存现在被他嫡母赶
发现夫子盯着他看,他立马改口道:宋存已经和他嫡兄分家另过,在家里关着大门守孝呢,又没请先生教他读书,除了他自己写的,还能是谁写的?夫子,你看看宋存那字,是不是进步很多啊?就从那字,就该知道宋存有多勤奋。
刘夫子已经心中有数,看着他严肃的道:宋存已经知道勤奋读书,你呢?你何时改进?
周齐略挠挠头,忽然捂住肚子:哎哟,夫,夫子,我肚子疼,我去茅房了说完撒丫子跑了。
刘夫子摇摇头,朽木不可雕也
宋存每日在家读书习字,隔两日便写一篇策论,拿给周齐略让他帮忙送到刘夫子手上,让刘夫子批阅。
为此,周齐略常常写信过来抱怨,大致就是:因为你的勤奋,似乎让刘夫子生了些误会,他觉得我们是知交好友,你能放下玩心,把功夫用在读书上,我必定也可以,谁让我们臭味相投呢?(这什么误会?)
整日里逼着我读书,写策论,我现在看到书,就脑袋疼。能否让王兄帮忙送几回策论?放过兄弟吧。
算了吧,王兄家里复杂,你家管家不一定能进得去他家大门,还是兄弟上吧。为了你,兄弟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又有何关系?
宋存看到他的回信,忍不住笑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