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能力不行,只能拿忠心说事。相比大周其它军队而言,禁军对朝廷的忠心绝对是排前列的。

里面的勋贵子弟个个都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屁股绝对坐得正,近乎全部都是拥护大周帝国统治的。

泰昌帝嘲讽道:“哼!他们也只剩下忠心了,可惜这份可怜的忠心还打了一个折扣!”

忠于大周不等于忠于皇帝,勋贵集团都是大周帝国的坚定拥护者,有多少是他这个皇帝的拥护者,那就很难说了。

若非没有可用之人,泰昌帝恨不得将这帮家伙全部换掉。可惜这只能想想而已,没有勋贵集团的支持,大周帝国立即就会分崩离析。

站在门口的李凡忍不住开口提议道:“陛下,这些人毕竟是忠于朝廷的。既然他们不肯支持改革,不如废物利用,打发他们到地方上镇压叛乱。

这些人的能力虽然不怎么样,但身后的势力却不小。如果能够许以厚利,诱使他们背后的势力出力,稳定地方局势应该不难。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必须先将叛乱给扑灭下去。要不然朝廷的财政,早晚都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

馊主意?

好主意?

谁也说不上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按照李凡的提议,能够先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至于由此可能导致的后遗症,改革派现在还顾不上那么多。

事实上,在场的这些人大部分也是勋贵子弟,区别仅限于嫡系和旁系、小贵族和大贵族、实封贵族和虚封贵族。

就算自己头上没有爵位,祖上也一定是贵族。包括正统的文人世家,本质上也是贵族集团的一员。只不过因为利益的缘故,形成了不同的团体。

时至今日,大周帝国贵族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一条鄙视链:

地方诸侯势力最为雄厚,站在鄙视链的顶端。看不起所有顶着虚衔的家伙,认为没有封地就不是正统贵族;

混军队的虚封贵族也看不起习文的家伙,认为这些文人只会耍嘴皮子,没有丝毫的贵族风范,不愿与之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