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急,您先熟悉一下b超。”吴冕笑道,“首先您要了解线阵探头,频率9~13 hz是怎么定义的,再有就是探头方向与颈部矢状面成30°~45°要怎么摆。这些基本功做好,咱们随时联系。”
听吴冕这么说,彭鹏的头都大了。
他知道b超的探头好像是什么高频线阵探头,可吴老师虽然简单说了一句,会不会要有更深的意思呢?
难不成要拆了b超机器,从最基础的学起?
第593章 比内行更内行
“不着急,慢慢来。彭主任,刚才说了一半,麻烦您说下今天的手术过程。”吴冕道。
“吴老师,这是颈椎的片子,您帮我掌一眼。”彭主任拿出手机,找到预备好的图片,把手机交给吴冕。
有颈椎四位片和颈椎ct,吴冕看着影像资料,说道,“您继续。”
“患者在几个月钱做过两次阻滞麻醉。第1、2次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未见异常,这是第3次手术。”彭主任继续介绍到,“操作还算顺利,推注药物完毕后患者诉手麻,头晕不适。然后……”
“彭主任,详细说说你推药的过程。”吴冕仔细的看着片子说道。
“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我站在患者患侧,用左手中指指尖紧贴胸锁关节上缘,在胸锁关节上方25 处沿气管壁侧轻轻下压,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总动脉鞘推向外侧。”
“指尖下压,可触及第7颈椎横突,右手持35 长7号穿刺针,沿左手中指指尖垂直刺入皮肤,进针直至骨质,即为第7颈椎横突。稍退针,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稀释的利多卡因10l。”
整个过程彭主任几乎能倒背如流。
如今重新叙述一遍,仔细想自己操作过程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万场老司机可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时间比较短,彭鹏能做将近一万例。要是换了外科手术,好多医生一辈子能做几千例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