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燕王闻得此言,都是互相对视了一眼。
“若是不能进京奔丧,那依你之见,我们又该如何?”道衍又问道。
“低调行事,以待事变。”王戈简单地说道。
“哦?什么也不做?”道衍皱眉问道。
“事情当然还是要做的,但要暗中准备,表面低调,务必使人寻不到错处来。”
王戈所说的“事情”是什么,道衍自然清楚。从很多年前开始,他就在帮助燕王暗中准备兵器马匹、训练死士了。
“你说‘以待事变’,又是何事变?”这次开口询问的,却不是道衍,而是燕王了。很显然,他已经被王戈的说法提起了兴趣。
王戈马上回道:“回殿下,以属下之见,皇太孙若继位,必削藩!”
“削藩?”燕王皱眉,表情凝重,但看着并不是很意外,显然也是早有所料。
“你如何能觉得,皇太孙继位后会削藩?”道衍也问道。
“之前属下去往太原的路上,恰巧救了赴任的寿阳知县郭修竹,此人与东宫伴读黄子澄是同年,素有来往,他到寿阳任官,也有黄子澄的运作。或许是因为属下救了他数次,他对属下倒是颇为信任,闲谈中有说起过黄子澄和皇太孙对于藩王的态度看法,从中看出,皇太孙削藩的决心很大。”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才
第一百八十四章人才
事实上,郭修竹郭老爷和王戈一路上并没有谈到多少朝廷上的事,连郭老爷和黄子澄有关系,都是王戈偶然间听到他和管家说事时得知。
虽说王戈救了郭老爷的命,但郭老爷为人谨慎,并不会说太多朝堂之事,估计也认为王戈根本不懂那些事,懒得和他谈论。
所以王戈连郭修竹和黄子澄之间具体的关系,都是后来回到青州后,让沈平帮他查到的。
但这时候他需要有一个对未来时局判断的借口,从郭修竹这得到消息,是最好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