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在书房落坐后,尹少亭也不客气,自己找了个茶壶给自己连倒了两杯茶饮下,解了渴后才又问道:“就是说,新朝锦衣卫没有行事的空间,我们要另谋他路了?不过你急匆匆地把我叫到青州来,怕不是为了说这事吧?”

王戈点头道:“没错,新帝不会再重用锦衣卫,不会再让锦衣卫主导,轻易起大狱。在建文朝,锦衣卫肯定没法像当初三大案时期那么威风,但并不代表,他就完全不会用锦衣卫。我这有个功劳给你,说不定可以直接帮你升上千户。”

“什么功劳?”尹少亭奇怪道。

“齐王谋反。”王戈凑过去低声说道。

尹少亭愣了一下,皱眉想了想,旋即摇头:“这段时间,外面回去的锦衣卫里,怕是有三成都是汇报各藩王异动的,也没见有谁被召见。”

“那不一样。”王戈肯定地说道:“他们的时机不对,报的内容也不对。”

“怎么说?”

“他们报上去的时候,几位藩王离开封地往京城而去,是为奔丧。虽说违背了先帝遗诏,但依旧可以说是‘情有可原’,新帝既然当时没有追究,那事后再追究就不太合理了。其次,虽然新帝未登基前便早已决定削藩,但具体如何削藩,如何行事,却还未确定。如今登基几月过去,该如何行事,八成已定下基调。此时你将齐王谋反的罪证递上,对他们而言,正是瞌睡遇枕头。而且其他人顶多是报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你却有确凿的实证,可以直接用来对齐王下手,必然合乎他们的心意。”

虽然尹少亭一向都知道王戈消息灵通、仿佛能掐会算般,但这番话还是让他有些惊讶:“怎么听你说的,好像在新帝身边一直都安插有人手般?他们私下里什么打算,你都知道?”

第二百九十三章 解释

第二百九十三章解释

王戈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在朱允炆的身边安插人手,别说是他了,就是朱棣现在也还做不到。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用后世的史实来判断朱允炆及其亲信的决定,至少现在来看,历史还没有发生太大偏差。

好在尹少亭也没有非要追问王戈具体是如何判断的,过往这几年的经验,也让他对王戈的决定和判断有了本能的信心。或许在他看来,王戈就算真的在建文帝边上安插有人手,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实。

至于齐王谋反的证据,尹少亭倒是不担心王戈搞不到。这些个藩王,几乎没有哪个是不想争皇位的,从之前他们违反先帝遗诏进京奔丧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二。以王戈在青州的眼线人手,想要收集一些齐王谋反的证据,应该还是不太难的。

不过当王戈将齐王谋反的证据说出来时,尹少亭依然是吃了一惊,不仅有详细的物证,齐王朱榑与魔教勾结的证据,而且还有一位叫郑仕衡的王府掮客愿意当证人,知晓齐王各种违法犯罪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