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王戈笑道:“国公爷何出此言,此时这京城中,除了皇帝外,还有谁能动得了您?”

李景隆苦笑道:“陛下虽令我负责京城防务,但也不是我可以为所欲为的。而且此时京中必然多有大内密探监视各处,防止有人与燕王私通,若被发现异动,怕是立刻死无葬身之地。”

王戈却是直接拉了张椅子坐下,表情轻松地说道:“国公爷放心,皇帝对锦衣卫一向反感,越是这时候,越是不会用他们。就那么点大内密探,能做得了什么事?监视朝臣、武将也不会监视到国公爷的头上,国公爷现在可是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呢!”

李景隆沉默了,其实在今日御书房内,被委以京城防务重任后,他心里就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而只有担忧。果然刚一回府,燕王的人就找上门来了。

其实从济南回到京城的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思考着各种的可能性和对策,也曾想过是不是直接跟皇帝坦白交代,但思虑过后觉得这是最坏的决定,以他对建文帝的了解,若是坦白了,不会得到从宽处置,反而会死得很惨。而若是将计就计,想办法摆燕王一道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更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随着北地战况的进展,山东直接被打崩,然后被燕军一路推到长江北岸,现在已经几乎要兵临城下了,李景隆才意识到,或许投诚燕王,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虽然他本来也没有太多选择。

但如何投诚还是十分关键的,不是说他现在掌控了京城城防,就可以直接大门一开,欢迎燕军进城。那样的话,还没等到燕军,他就先被砍了脑袋了。

第四百〇六章 串联

第四百〇六章串联

李景隆实在是有些担心,燕王派来的人,直接不管他的死活,强令他在城内起事响应,到时候或许京城乱了,燕军最后还是成功攻了进来,但恐怕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了。他可不觉得,以现在他在军中掌控的力量,真的起事,能有多少人追随。真正的亲信,早在之前北伐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都死在燕军刀下了。

“将军想让我如何行事?”李景隆表情凝重地问道。

“国公爷不必担心,我不会让国公爷去做那些不合常理之事。”王戈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说道:“皇上令国公爷负责防务,想必国公爷手底下是缺人的,左都督徐增寿一向知兵,徐家开国功勋,他家长兄魏国公此时正在徐州牵制燕军,自然是忠诚可信,此用人之际,当委以重任”

徐增寿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四子、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也是燕王朱棣的妻弟。

之前燕王三子离京的时候,为朱高炽、朱高燧打了掩护,让他们能得以逃脱大内高手的追捕。而二王子朱高煦却为徐辉祖的人紧紧跟着,锁定了方向,也因此差点被大内高手给逮住,若非遇到王戈、程浩妍,应该已经被杀或是囚禁京城。

毫无疑问,徐增寿是更亲近燕王朱棣的,只不过之前私纵朱高炽、朱高燧的事并无实证,那时候燕王也还没起兵谋反,而后他也并无什么异动,所以建文帝也没有太在意。

李景隆一听到王戈提到徐增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现在京城中可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建文帝的铁杆拥趸外,还有一些人是像徐增寿这样天然亲近燕王的,而一些人虽然和燕王没关系但却是乐见建文帝倒台,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建文帝登基后,朝廷权力更迭,加上一波新政,有很多人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还有剩下不少人,就是典型的墙头草,看哪边势大就会倒向哪边,反正不管是朱棣还是朱允炆,都是朱家的子孙,这大明不会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