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其实很清楚,现在锦衣卫可以称得上权势滔天,缇骑一出,不论官民,都是闻风丧胆。
但锦衣卫内部,却一直都不太平,不断地在内斗着。
按理说,锦衣卫指挥使梁启鸣,是锦衣卫老人,几十年的锦衣卫经历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人、心腹,手段也有,不论名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应该很强势。问题是,指挥同知钱衡的来头更大,在皇上还是燕王时就是密探,参加过北平的靖难起兵,是道衍和尚姚广孝一手带出来的人,和兴国公张诀、武安侯王戈、沈平等人都是老相识,深得陛下信任。甚至有时候陛下要吩咐和布置锦衣卫做事,都会直接叫钱衡进宫,自然而然,他在锦衣卫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有压过梁启鸣的架势了。
而乔闵,正是钱衡、梁启鸣内斗后的牺牲品,被逮到了错处,从试千户降到了百户,派到了扬州来办案,有点像当年的尹少亭。只不过当初尹少亭的老大哥蒋瓛已死,而乔闵背后的梁启鸣,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乔闵这番话看似是想摘除自己的责任,实际上却是往钱衡的头上扔了一锅。
“锦衣卫的章程,侯爷是知道的,大家都是领了‘驾贴’出京办案,大家负责的案子各不相同,要查的案犯也不一样,属下虽然官职在其之上,却也没有权力直接过问”乔闵也是回答得有理有据,一副你提章程,那我也跟你说章程的架势。当然,他是一点都不想和王戈对抗,不想得罪王戈的,否则也不会刚一认出王戈,就立刻下跪服软。
作为梁启鸣的心腹,乔闵没少听这位锦衣卫指挥使谈论如今大明的权势者,对于在锦衣卫里和其分庭抗礼的指挥同知钱衡,梁启鸣是颇为不屑的,但一旦提到这位靖难勋贵、武安侯、东厂的掌控者,脸上都是敬畏中带着一丝羡慕的表情。
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言翻案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言翻案
乔闵记得,在他离京之前,锦衣卫在京城梁启鸣曾经跟他说过,在大明朝,即便对他们这些天子亲军而言,也有两个绝对不能得罪的人。
一个是道衍和尚姚广孝,别看道衍现在只是僧录司的左善世,还是出家人的身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老和尚依然是皇帝最信重的人,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还俗封公,入阁参政。而在大明的情报体系中,道衍更是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存在。那些权倾朝野的朝臣或许没法决定他们的生死和去留,道衍却可以轻易决定。
另一个,便是以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之衔提督东缉事厂的武安侯王戈了。
如果说道衍是因为皇帝的信重和过往在“燕王”情报体系下累积的声望,而有此威势和影响的话,那王戈就基本都是因为他的实力了。
越是早跟着朱棣的人,越是参与机密多的人,越是清楚王戈的实力,知道这个“武安侯”,其实在靖难中的作用,一点都不会比那三位国公差。而且麾下能人众多,又与多位宗师高手都有交情,手段诡谲,消息灵通,是大明情报体系的绝对第一人。
便是梁启鸣,也是在成为锦衣卫指挥使,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后,才知道王戈有多强大和可怕。
如果王戈没有因为朱高煦遇刺事件重伤昏迷,即便有皇上的支持,西厂也不太可能一开始就压过了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