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在钱衡去锦衣卫后,王戈即便遇见他,也很少再叫他当初无名山谷里的小名了,两人就算遇见,也都是很公式化地打招呼,一边称武安侯,一边叫钱大人。而现在,王戈叫出了钱衡的小名,也就是在告诉他,这些话并不是公式化的应对,而是出于当初的私交、情谊,给出的提醒。

这些钱衡自然也能明白,但他只是看了王戈一眼,转而说道:“你这身子骨看起来还是没恢复过来啊,又一路颠簸,赶到京城,这次多在京城修养一段时间。京城医术高明的人多的是,说不定有办法医好你经脉上的损伤,不说武功尽复,至少也能让身体更硬朗些。若是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派人吩咐我一声,虽说东厂的眼线、人手也不少,但在某些方面,还是锦衣卫出马更方便。”

很显然,钱衡并不想回应王戈的话,但也是向王戈表达了亲近,表示接受他的好意提醒。

确实,至少就现在来看,几年内,朱棣对于建文遗臣的清洗,都不会结束,依然还会给予锦衣卫等极大的权力,不论是钱衡、梁启鸣还是新起的西厂,都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钱衡或许也不是看不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可能,毕竟洪武年间的几任锦衣卫,基本没有善终的。

但这个时候,他既然想要搏功名,赢得朱棣的信重,就只能是揣度圣意,按着皇帝希望的方向发展,案子越大,立的功劳也越大,获得的权势和影响力也就越大,现在自然不可能去考虑要低调行事,要防止日后被清算。

而且王戈不知道的是,在他还处在“昏迷”状态中的时候,道衍曾经几次召钱衡相见密会。

虽然没有明说,但钱衡知道,道衍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暗示他可以适当地挖角东缉事厂的人手,特别是那几位核心。

因为相比起锦衣卫指挥使梁启鸣,以及新创的以太监提督的西缉事厂,钱衡有着天然的优势——他和王戈的那些亲信,都有一些交情。

不过直到王戈“苏醒”过来,钱衡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倒不是他多讲义气,不愿挖兄弟墙角,而是他很清楚,哪怕是与他关系最好的沈平,他也没可能挖得过来。只要王戈还活着,这些人就不是他能够拉过来的,冒然行事,反而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敌对。

但道衍的这种态度,也让钱衡意识到,或许皇帝和道衍,对王戈其实也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信任,这对他而言,同样是一种机会。

面圣后的第二天,王戈准备离京的时候,谢筱柔却找上了门来。

这段时间,谢筱柔正在江南一带活动。在她的布置下,当初司马俊秀留下的魔教掌剑使一系的势力,已经都被她消化掌握得差不多了。

在皇甫渊成功以“围杀司马俊秀”的功绩上位后,谢筱柔假冒掌剑使代言人的谎言就已经站不住脚了,不过那时候,她也早已经在王戈协助下,扶持起了自己的人。

在王戈“昏迷”的这段时间,谢筱柔一直在外经营,有东厂、醉仙楼势力的暗中相助,甚至武盟盟主皇甫渊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谢筱柔已经在江南几个繁华城镇中,都安插了大量的人手,在各个门派、世家甚至衙门里,同样也有她的人。

在得知王戈南下入京后,谢筱柔便第一时间赶了过来,总算在王戈要走之前,截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