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当地铁到站,从情绪中出来的向坤便下了车,现在他终于是不“心累”了,甚至颇有点神清气爽。
倒不是因为他主动进入“情绪同化”状态阻止了一场争吵,而是因为他这次七八个小时的地铁之行,终于是有成功的试验,得到了有效的结果和数据。
而且对于“情绪同化”这个能力,他也总结了更多的心得,获得了更方便进入和引动的方式。
结合上次动车之上无意中针对占座者而引发的“情绪同化”过程,向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在他进行“情绪同化”的过程中,成为他情绪目标的人——上次的占座者、这次两个争吵的乘客,本身不会立刻受到影响。
不过从那两个乘客后续的反应来看,不排除他们后来受到影响,觉得对方很滑稽的可能。
照这个推论,“精神震慑”和“情绪同化”,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同时使用?
第一百九十一章 怎么是你?
若是“精神震慑”和“情绪同化”可以同时使用会怎么样?
向坤脑子里下意识想到的应用场景,就是一个混混头子带着一群小混混来打他,然后他对混混头子使用“精神震慑”,使其陷入被压制的僵直状态,其他小混混受到“情绪同化”影响,于是对着混混头子一通猛揍……
不过现在治安这么好,他又不是惹事的人,这种情况基本遇不到啊,依然还是适合冷兵器时代打仗用。
但向坤仔细想了一下,又觉得自己的判断可能有误。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发现“精神震慑”和“情绪同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注意力是在目标上,而后者的注意力全是封闭在自身的情绪中,所以觉得两种能力无法同时使用。
而在动车上以占座者为目标、地铁上以吵架者为目标产生“情绪同化”后,他便觉得两种能力或许某些情况下可以同时作用。
然而再细想一番,动车上他虽然“情绪同化”时的情绪目标是那占座者,但并没有直接用感官影响到的占座者,后者根本没有感觉到向坤对他的怒意。在刚刚的地铁车厢里,他依然只是远远地“旁观”两名争吵的乘客,把他们的争吵想象成喜剧,虽然这两人是他情绪的目标,但他们自身也并没有意识到,所以和“精神震慑”依然有着本质区别。
一旦那占座者、两名争吵的乘客直接被向坤的情绪所影响、所震慑,那么很可能就不会出现“情绪同化”,而直接就是“精神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