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页

“我……不知道。”沈傲睁大眼睛:“只是觉得有些累罢了。”

颦儿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沈傲突然眸子一亮:“是了!”

“是什么?”

“我大宋的英灵,应该入孔庙,让万世瞻仰参拜!”

“……”

“不过这似乎很有难度,到时候免不得又有非议,不过我还是要去试一试!”沈傲兴奋得手舞足蹈,轻轻地在颦儿的额头上吻了一下:“你不明白,禁军自然入不了孔庙,单可以给他们建一座忠勇祠存放骨灰,可是校尉不一样,他们是读书人,自然有理由让他们入孔庙,只要入了孔庙,还有谁敢轻视武人?你等等,我得再想一想。”

沈傲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任何一个时代,精英都会有个流行问题,在后世,社会的精英都考了公务员,而在西方,精英都去了华尔街,在大宋,最优势的人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读书做官,也即是说,最优势的人才都是向社会的顶端流动的,大宋重文的同时要崇武,要振兴武纲,避免那孱弱的局面,就必须扭转这个趋势,让武官也能在最高的阶层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单纯地给予丰厚军饷,给予一个出身,还不够稳固,除非……进孔庙。

孔庙是整个大宋的精神图腾,上至宫里,下至满朝的官员和士林儒生,都将孔庙看做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存在。

若是校尉的英灵神位能入孔庙呢?要办成这件事固然千难万难,可是一旦办成,那么大宋的优秀人才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分化,一部分会流入军中,通过武备学堂的方式从军,也有一部分会流入庙堂。如此一来,武人,尤其是学堂出身的武人,地位将会扶摇直上。

武人地位的提高,对整个大宋的崇武风气也会形成极大的影响,一群可塑造的精英份子将会进入军营,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人将会成为军中最耀眼的将星,他们会带领庞大的军队出现在大漠,会出现在关外,会翻过高原,会越过林莽,甚至……会乘风破浪,出现在大洋的彼岸。

大宋的武备,最差的不是先进的装备,不是充分的给养,这些其实都很容易做到,真正缺的,其实还是人才,一个自上而下,结构缜密的人才体系。

想到这里,沈傲已经开始琢磨了,什么人会成为阻力?谁的反对声音会最大?宫里头会怎样想?渐渐地,在淡淡的体香中,沈傲埋入那柔软的臂弯里渐渐睡过去。

第二日清早起来,便有飞马来报:“大人,朝廷钦命兵部尚书王文柄大人前来宣读旨意,慰劳军士。是不是开辕门派人去迎接。”

听到王文柄三个字,沈傲的态度冷淡,道:“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