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一句话,关内乱得一塌糊涂,所以,当阿济格这个大蝗虫带着一群小蝗虫而来的时候,简直没有遇到什么成建制的有力的抵抗,这种情况,很难让人不得不起一个疑问,这后金的时机,也把握得太好了吧,这里面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若是一次如此,可以称之为巧合,但是,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多起,这就有些诡异了。而且,按照后世的大清和流民政权那死磕的架势来看,这两者之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斩鸡头烧黄纸的可能的。

有人把这让崇祯欲生欲死的“冰火两重天”,归纳成“命数”或者“气运”什么的,当然,这命数气运,不是指崇祯本人的,而是大明朝的———大明气数已尽。崇祯别看他号称天子,受命于天,但是,真要靠他那小胳膊小腿的和命数这个东西对着干,还是有些不靠谱,所以他的悲剧就很是必须的了。

人力总不能胜天,天子也是人。

当然,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崇祯真的算是很合格了。从一到十给他评个分的话,至少也得评九分。他节俭,连衣服都打折补丁,他勤劳,每天处理公务少说得干十四五个小时,还是没加班费的那种,他不好女色,娶个皇后,只怕还是想要个给他补衣服的免费劳力而已,别的妃子,一年上头,连见他一面只怕都没有机会。就这样,他也没讨个好,朝里那帮大臣整天吵架整人不务正业不说,三天两头不是这里作乱,就是那里造反,逼得紧了,这些家伙连他的祖坟也敢烧,这日子,怎么一个“苦逼”了得。

而眼下,这帮关外的家伙,又来火上浇油,真的是让他头疼欲裂。

十月十五,后金大军克顺义,十七日,克怀柔,十九日,克密云,二十三日,取西山。

阿济格抢得钵满盂满,但是,北京城里可就闹翻了天了。

“天子守国门”,可没有说天子让人给围在国门啊,上次北京保卫战,好歹还有个于谦,眼下朝中可没有如此人杰了。再不下旨勤王,只怕这帮鞑子,要把北京外面当他们家了。当然,这下旨勤王,下到哪里,也不会下到守国门的关宁防线的守军头上去,门户大开,那不是鞑子进出自如了。于是,正将高迎祥,李自成撵得如同丧家之犬的五省总督卢象升,很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到了这封旨意,带着他的兵马朝着北京而去。而在他身后的高迎祥李自成而是笑逐颜开,恭送这位焦头乱额的卢大总督离开。

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及第,任吏部主事,两年后,任吏部员外郎,再过了三年,外放知府。按照这份履历来看,这卢象升,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会做官的文人而已,就以这样的升迁速度,在他退休之前,混个内阁大学士,还是很有希望的。

就是这样的一位官场新星,怎么又混到去带兵,而且担任五省总督这一专为剿灭流匪所设的重要职位上去了呢?更是而且到,北京一旦吃紧,崇祯立刻就想到下旨给他。

这不仅仅因为他现在掌握着关内大部分的明军主力,更是因为,这位老兄,曾经有过“勤王”的前科。这位老兄在做知府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北京城外出现鞑子,自募民军一万多人,来到北京勤王过,虽然他一仗没打,还多少吃了点处分,但是,却也是从此简在帝心,以他老兄做官的手段,混到五省总督这个位置,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说混,也不是太准确,毕竟,和朝中大部分官员的那种“混”相比而言,他还是很做了一番事情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练兵,而且练出来的是强兵。

在风字营没有出现的大明朝崇祯年间,明军中,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也不过如下几支而已。

第一,毫无疑问,这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对于这种军队的强弱,基本上就不需要后金的士兵们来声泪俱下的现身说法了,已故的猛将兄曹文昭的战例说明了一切,三千铁骑,追击三十万流贼,连胜二十余役,而这三千铁骑里面,仅仅只有一千关宁铁骑。

排在最末的,是洪承畴的“洪兵”,这只兵顾名思义是洪承畴练出来的,这军队如何,和排名第二的“秦军”一样,后面会有详细的一个说法,不过,现在要说的,还是这排名第三,虽然略逊于关宁铁骑和秦军,但是,却是胜过这洪承畴的“洪兵”的天雄军———卢象升一手练出来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