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为了不要太‘漏才’,给陈礼教授邮件中发的消息已经非常之简短了。
而且很多知识点她也都是揉碎了,杂合起来的写的。
但没想到,还是被陈礼大佬的火眼金睛给组合起来了,甚至还说了她设想的思路和系统。
“这份孤子筛选,能源测定的方法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恰到好处的具有科学研究性。果然不愧是小孩子能想到的,我们成年人的思维都被禁锢着了。”
陈礼讲完课,就在实验室坐了一天,开始逐字逐句的分析乔依之写的东西。
他还在给另外一位合作的教授说:“其实,小姑娘的思路应该已经趋于完整了,她甚至把每个细节都描述得清清楚楚。但到底是因为年纪小,经验不足,才没综合起来。”
旁边的教授听着陈礼的话,再看看乔依之的这封邮件。
登时就要变成柠檬树上的柠檬果,“为什么她不给我发邮件!我分明是你发的那篇文章的二作啊!我也贡献了很多的!我也想要这样的学生啊。”
陈礼思考了一下,适当的提出了一个很优秀的建议:“你可以去庙里祈愿一下,说不定就有这样的天赋学生了。”
另外那位教授:“???”
十几年之后的后来,这位教授眼睁睁看着乔依之一步步成长。终于明白了陈礼这句话的意思——
像乔依之这样的学生,真的只此一家。求神拜佛都求不来的那种。
愿望之所以被成为愿望,就是因为它永远不会实现。
此刻,这位教授听着陈礼教授准备直接让这位同学进入自己实验室,发工作牌可以随时进入参与科研的那种,
这位教授只觉得陈礼疯了。
“她才十六岁不到,你就让她来大学实验室?她有基础吗?她能听得懂什么是浅水波的动力学方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