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的老毛病又犯了,那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心理疾病,他打从心里就不想挥军南下更加不愿意看见汉国内战,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是?
为了汉部本身的利益而言,趁天子与刘安打生打死去浑水摸鱼,趁机攻下汉国几个郡县完全符合汉部的利益,如此一来不但增加领土范围更能得到人口,是有大利的事情。而似乎就算汉部不挥军南下,等待天子解决了刘安也肯定会和汉部没完,到时天子携得胜之势发兵过来还是要打,一样是要打、早晚都得打,自林斌决定进军辽地就注定要和汉国爆发冲突,现在打还真的比以后打更有利?
林斌扫视一眼还是眼巴巴瞧着自己的武将集团又看看苦着脸的文官,他沉默了足有一会……
“告诉刘安的来使:我同意向淮南输出战马,前提条件是刘安自己想办法将战马运回淮南。同时告诉那个苏非,如果刘安能攻下‘六安’和‘九江’,我会考虑与他结盟,如果连这两个地方都攻不下……他自己准备后事吧!”
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辅
落地有声,林斌说罢站起来走到门口,他转头看了一眼韩安国和郑元,停顿了大约一两秒重新迈步而走,这么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看呆若木鸡的众臣属一眼。
简单而言,林斌的存在本来就属于不合理,这让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观过去的两年半时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认认真真的回想起来他几乎没有主动的去决定做什么,次次都是被动行事,而现在需要他去主动拿主意,变得有些无法适从。
从小兵到将军,又从将军到为王,一个没有在封建时代生活过的人,他即便是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某些弯还是无法拐过去。自古以来意识形态最是难以定义,一旦人认准了什么想要改变过去远不是两三年可以改得过来的事情。
他有韩安国等人没有的顾虑,这个顾虑便是他还将自己视为汉人,潜意识的觉得取汉国而代之是不可为的事情,一旦那么做的话是不是违背了一些什么?其实若他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土生土长在这个年代一定没有那层顾虑。
“君上难断,我等该体察才是。”
“该当如此!”
“为今计,该减少兵事主力改变民生,民富则国强。君上虽未立国却早有取汉而代之的想法,若非如此为何取部名为汉,为何迟迟不肯立国号?”
“君上鸿志!我等武将必效死疆场,为我王打下大大疆土!”
“诸君!若想取汉而代之,以如今气象实则难矣,惟有改变民生,使其民富,若民富则国必强!民富国强,国有转运财货,民可饱餐食之,如此一来民壮而兵甲皆利,十年之后尚有与汉室刘王朝一争之力!”
议事厅内又开始沸沸扬扬的争论起来,武将一如既往的主张南下作战,他们口拙无法讲出什么大道理,从武将的角度出发,只谈兵事不谈其它……
汉部本是以武力邦,虽然还没有立国却是有王,这个王还是从一路征战中站立起来,部内的势力图一目可览,所谓势力图便是政体构造,现在汉部的文官急缺,官员之中由武将转为文职的人不算,严格算起来政体的官员十个有八个都是武将又或者是武将出身,这也就注定了这个部族走的方向——似乎真随了林斌建立部族的目标:永无止境的征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