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真的是细说。

元代考试,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出题范围,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雏形。

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改为仿宋“经义”。再到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章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作为起讲后引出正文的突破口。

最后“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代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

弘晙阿哥听得眼睛眨也不眨,弘晙阿哥就喜欢听说话有趣的人讲书,不喜欢自己一字一句地看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书”。

杭世骏也挺高兴,他虽然出身家贫,但是性格伉直,恃才傲物,虽然很有才学,颇有古君子之风,但是很难交到朋友,没想到小四阿哥会是他的好听众。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如《乐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如《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故人相传谓之八股。”

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背诵一段文章,发现小四阿哥有兴起,他又起身去里边找来一本书。

无视赵知的冷眼,坚持说道:“这是顾炎武先生的著作《日知录》,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无所不包,内容宏富,里面对于科举的论述,精简直议。”

顾炎武先生?弘晙倒是知道这个人,只是没看过他的书。

“大宗喜欢顾炎武先生?你和我说说他的趣事儿,好不好?”弘晙阿哥好奇,他问方苞先生,方苞先生吞吞吐吐,上次他问玛法,玛法故意不回答他,杭世骏好像很喜欢顾炎武先生的样子,应该会和他说的吧?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里星光闪耀,“咻咻咻”地发射小信号,杭世骏还没说话,赵知先回答了。

“小公子,他不能和你讲。”这人一看就是思想倾向非常严重,赵知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