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书法,笔力刚劲,笔划方润且纤细得中,平淡之中有山峰奇险,但是略显秀气,“形体”气息浓厚;虞世南的书法,笔划连绵,含蓄蕴藉且遒劲有力,如疾风吹过一般,但结构方骏,略显收敛,太有君子之风。

只有褚遂良的书法较为“奔放”,唐太宗一见大喜,定位为大唐书法方向和模板,认为他的书法风格最为符合大唐的时代气质。

弘晙阿哥写得认真,本人一笔一画地体悟其中的妙处,不过说到时代气质,他又想起一件事情。

玛法喜欢董其昌,除了个人爱好之外,难道玛法也是和唐太宗一样,认为某一个书法家最符合朝代需要,所以就特意推广?

弘晙手里的毛笔停顿一下。

对于大唐来讲,“奔放”的褚遂良更符合时代气质,对于大清那?

看一个人的书法,除了必备的鉴赏水平,审美水平外,是需要一定的指点和见识,这些对于弘晙阿哥来说,都不是问题,不说他的来历,就他这一出生就在当世一流的艺术品中打滚,在顶尖的文豪大家中穿梭的成长过程……

心里有了事儿,弘晙放下他的兔毫小毛笔,摊开褚遂良的《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的《雁塔圣教序》,细细看。

又找出来欧阳询的《化度寺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赵孟畹摹兜o捅贰1端奶迩e治摹罚躅斓摹?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等,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说虞世南、欧阳询两位先生的书法都是追求结构美,欧阳询则是追求书法的法度,中正中带出险峻,险峻中可以看出来中正。

而褚遂良已从追求结构之美,开始追求意境之美,讲究“君子藏器”,在书写中运笔含而不漏露,弘晙阿哥板着脸,这点,玛法的书法与其很相似。

玛法的书法,虽然学得董其昌,但是“藏拙”藏得非常深。

再看褚遂良的书法,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都有明快的韵律布满其中,变幻莫测,都充斥着生机勃勃的灵逸美,浪漫至极。

心随意动,挥洒自如,独成一家的“风神骨气”,好比绝世无敌的武功高手出招。

后人都说他的书法太难学,可弘晙还是相对比较喜欢。弘晙阿哥特有自信。

晚唐时期的书法风格,就和宋朝差不多了,追求“意境”。弘晙大致看几眼,主要看当今风靡全国书法界的三个人,赵孟睢9躅臁6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