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小四阿哥的青眼,得到四爷的举荐考博学鸿儒科,得到方苞先生的到处夸赞,得到李光地大人在皇上面前的“提前”,好吧,他还得到张廷玉大人的“愧疚”……
简直……就是八爷都觉得,他也要羡慕这个“李大魁”的人生际遇。
皇上将众人的神色收在眼底,特意看一眼八儿子,终于想起刘大魁为何入了乖孙孙的眼。
刘大魁的形貌、性情,小哈巴放大,放大,再放大……就是他。
而他四儿子的府里,不是遭人陷害的瘸子,就是怀才不遇的举人,花钱捐纳出来的粗人,愤世嫉俗的和尚……
如今终于有一位拿得出手的文官,将来还有望一举成为桐城文派的领头人,大清文人的领袖之一,皇上表示,老怀甚欣慰。
“嗯,不错。”皇上终于发话,在场的人不管什么心思,对这位幸运儿“刘大魁”都是只有夸夸的份儿。
君臣一伙人因为这个话题都“乐呵”起来,偏殿里气氛活跃,很快做出决定。
十四阿哥胤祯回京,八贝勒胤禩去南方做驻地大臣,平郡王纳尔素跟去作为协助。
另外,皇上还把“廉郡王”的封号又给了胤禩。
胤禩从光头阿哥,到八贝勒,到廉郡王、光头阿哥,八贝勒,如今终于又把“廉郡王”的封号挣回来,心情那个复杂,五味瓶打翻也不能形容。
“四哥,你说,我这坎坎坷坷的,年纪轻轻的,就是几起几落。”新鲜出炉的廉郡王,很是感慨地和他四哥说话。
“往大了说,也就一起一落。”
“按年纪,你比四哥小好几岁。”雍亲王一眼看去就是嫌弃,说话也毫不客气。
廉郡王:“……”
心里一窒,身形一滞。
廉郡王认为,他四哥那就是“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