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明如今不同于建国初期,文臣主政一心防守,甚至一大半儿要闭关绝贡,不和蒙古人来往,形势对于主战派来说,并不好。

乾清宫里头,小娃娃即使不知道这些,也可以感受到这份微妙的不同。他坐到宽大的龙椅上,和平时一样的姿势,脸上也没有任何生气,也不再喊打喊杀,目光平静。

平静的要那些准备好一肚子话:皇上啊,可不能再继续和蒙古朝贡了,年年朝贡没有大收益,还年年打仗。这一打仗,要打去多少银子,要伤亡多少啊?我们闭关吧,关闭甘肃和西域的通路,严守山海关……

说不出来。

皇上的态度明摆着,你要皇上忍气吞声,闭关绝贡,皇上能先砍你的脑袋。

兵部主战派们,内心激荡,只安耐性子默默用眼角斜几位阁老。

户部,因为蒙古又来犯,自觉要掏银子,一个个都是死人脸。

吏部、礼部、刑部,都察院、给事中、勋贵们等等,甭管支持打仗还是主张闭关,都不敢吱声。

几位阁老心里叹气。这些年,大明不同以往了。文臣越发保守,武将越发胆小,反而内斗越发明显。大同兵变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窝囊的,内斗的例子。

可是,他们也是文臣之一。武将式微,文臣掌权,兵部简直就堪比工部一般,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好皇上,大力支持打仗,还有魄力打仗,他们该怎么办?

几位阁老都知道大明的实情。打日本人,可以说是一鼓作气,蒙头就上,根本没有心思思考。毕竟那只是一伙儿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