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页

绝不会允许你死的。

战事再起时,是杜云停入府后第二年的秋日。以左相之子为首的文臣上书,痛批以顾黎为首的武官无官德,欺压百姓、鱼肉乡民。写的折子递上去,也不知是从哪儿寻来的证人进了大理寺,皇帝虽然没说立刻将这群武官关进大牢,却也没说他们无辜,只说要命人彻查。

既是彻查,这些人的实职自然是不能再有了。

顾黎的虎符交了上去,手下几个在战场上厮杀立功的武官也与他一道被查,被勒令不许出府门半步。这其实不算什么难事,尤其是如今府中有了小暗卫,顾黎索性便撒手不管,整日里只在府里陪着宫七,由着那一帮子文官去折腾。

他们心中都门清,其实这事与武官是否欺压百姓,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是老皇帝如今愈发年迈,想起虎符一半不在自己手中,深怕哪一日被逼宫夺权——甚至用不得逼宫,他在坊间名声远不及顾黎这个民族英雄响亮,光靠百姓,也能将他从那宝座之上推下去。

一没民心,二没兵权,哪儿能不担心。老皇帝怕是夜里睡都睡不稳。

这个由头借的不怎么巧妙,武官纵使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好个个儿在家赋闲。查了几个月,忽的听说胡人再动,借着如今朝中武官空缺的工夫,又临近了边境。

这一次,老皇帝没让顾黎去。他说:“总得给其他人些机会。我朝中有才之人甚多。”

他选中了一员名将的儿子,命他带兵前往。那小子年岁小,只在沙盘上耀武扬威过,压根儿没亲眼见识过战场,派他去,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偏偏老皇帝对如今已有实功的这些武将都放不下心来,真派了这么个毛小子上去。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毛小子头一次见识到血淋淋能杀人的沙场,吓破了胆。胡人又凶蛮,头颅都串起来挂在马上,头发被血拧成一团,他光是看着,便不敢再上前,何谈带兵杀敌。

主帅心生怯意,剩余军士自然士气大衰。大军不说旗开得胜,反倒屡战屡败,接连丢了几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