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因此后来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南城百姓渐渐有了祭祀灵河河神的风俗,问灵台便是南城百姓建造用以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的祭台。

每年祭河神的时候,热闹程度比春节也不遑多让。那时候交通不便,唯有水路最快,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就摇着船,拖家带口地带着鸡鸭牛羊等祭品到问灵台来,等着参加河神祭典。

祭典那一日,问灵台附近的河面上,全是一条挨着一条的船只,祭典开始时,大家就在船上观看,等祭典结束之后,百姓们顺道还能把家里带来的手工制品和吃食摆在船头,交易买卖或者以物易物都可以。

等到太阳落下去,这些船只上就会挂起灯,为了热闹也是为了吸引人,还会有船家在船头唱戏唱曲儿……这样自发的行为后来因为参与的人多了,渐渐便有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成了每年必会上演的经典环节,被叫做“野台戏”或者“打野台”。

随着戏曲文化的流行,每年祭典之后的打野台越来越热闹,甚至许多想挣个名气的角儿都会在祭典这一天撑船来打野台。

不过像这样的人一般并不会直接露面,大多会带上一张面具遮住脸,若是喝彩声高,结束后便半推半就地摘掉面具,自此一举成名;若是无人问津,就躲进船舱里灰溜溜地离开,等着下一年再来。

当然,这都是宣传册上介绍的旧时光景。

如今是现代社会,也不提倡宣扬封建迷信。因此官方只在宣传上略提了提祭祀河神的背景,便把重点放在了“打野台”之上。

如今的野台戏自然不似当年,举办方为了把气氛炒起来,还专门请了不少有名气的民间戏曲大师过来压阵,又设立了高额奖金,鼓励民间高手来踢馆,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只是既然祭出了“打野台”的名号,自然也要有点从前的味道。

所以这次展会的时间地点定在了夜晚的灵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