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吧。”梧桐坐在罗汉床上,手捧茶杯,笑盈盈吩咐喜鹊搬绣墩儿,让嬷嬷和雨天等人坐下。

“你们都是母亲房里的老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母亲走了,我伤心,你们同样难过。”梧桐道。

说到郑氏,梧桐眼眶微红,蓄满泪水,刘嬷嬷和几个丫头低头抹泪。

又听梧桐说:“虽然我们都不想母亲走,可她终究去了,老天爷没有给我们选择的机会。逝者已矣,咱们活着的人,更应好好地活着,为了母亲,也为我们自己。”

“姐儿说得对,老奴糊涂了。”刘嬷擦干泪,抬头看着梧桐,“老奴知道,姐儿叫老奴来,有事吩咐,您只管说,老奴拼了这把散骨头,也为姐儿效劳。”

雨天几人也表态,愿意跟随梧桐,任凭差遣。

“什么拼命不拼命的,差遣不差遣。你们活久见,梧桐还要仰仗几位帮衬梧桐呢。”梧桐擦干泪,让喜鹊拿些果子,分给刘嬷嬷几人吃,又说道,“一会儿走的时候,带些回去,刚做的,新鲜,你们都尝尝鲜。”

刘嬷嬷接过果子,谢了一番。又听梧桐道:“咱们再说一下今后打算,刘嬷嬷是母亲的陪嫁嬷嬷,丈夫儿子在庄子上,暂时不变。您想去庄子上我支持,您要留在府里,就照顾小弟,雨天姐姐她们到小弟院子里伺候,月例不变。你们如有想法,尽管告诉我,自己不便说,让喜鹊传话也可以。”

刘嬷嬷几人对梧桐千恩万谢,说终于不用去其他地方了。

送走刘嬷嬷,梧桐说自己累了,想歇会儿,让人不要打扰。喜鹊自是应了。

夜幕降临,繁星渐渐浮现,一轮弯月悄然爬上树梢。闻国公府,一处精致的院落里,屋内灯火通明,正房门口,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坐在轮椅上仰望夜空,深邃漆黑的眸子一眨不眨,不知深思什么。

“少爷,夜凉了,您进屋休息吧。”身后传来小厮地提醒,“您再这样,夫人又该掉泪了。”

一件披风落在少年身后,他回头,举目瞧一眼身后的人,眉头一皱,道:“你要不说,她能知道?”

“夫人问起,司琪怎能欺骗夫人。”司琪双手放在轮椅上,“咱回屋吧,您天天坐在这里,看星辰月亮有什么意思,它们每天都一样。”

“你不懂。”少年扭头,回望天空。

司琪索性回屋,搬了一张凳子,放少年身边,坐定后道:“司琪确实不懂,也越发不懂少爷了,前几日你让我去郑家,散播那些个流言,没两日那个婆子就死了。咱们国公府和郑家,无冤无仇,更没有交情,为什么要帮他们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