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大考,总是家人比考生更紧张,考场内只是安静,而考场外就是压抑了。
环道上虽然空无一人,但四个主干道的道路口却站满了送考的家人,大家并不多交谈,有志一同的保持安静,即便偶有交谈,也是压低了声音,望着考场的视线,又期盼又担忧。
从八点开考到十二点结束,整整四个小时,考生们还有试题可做,而他们就全身心的被期盼和担忧两种情绪反复折磨。
等待的时间很难熬,尤其是烈日高升后,又多添了一份燥热,但还是没有人高声抱怨或者撤退。
杨彪和司马防陪着献帝站在窗前,远远看着谯县科考的盛况。
献帝感叹,“这样沉闷紧张的场景,朕居然有岁月静好之感。”
杨彪也很是感慨,答道,“因为重视,所以紧张。这紧张背后是百姓对改换门庭、出人头地的期盼和向往,承载着百姓们对更好的生活的希望。”
献帝又问,“听闻御史家里也有两位郎君参考,不知御史可紧张?”
司马防答非所问道,“在臣看来,这不过是长公主不得世家归心的无奈之举罢了。”
献帝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却也没再问司马家两子参考之事,而是道,“听闻爱卿的长子十二岁便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便请他为朕之议郎吧。”
司马防坦然谢恩,“多谢陛下。”
天气越发热了起来,在考棚内的考生也觉得难熬了,一边用袖子擦拭额头,一边奋笔疾书,生怕汗液滴落污了卷面。
前来巡视的陶淘见此,不好意思面对郭嘉,便小声对荀彧道,“这紧张加闷热的,得小心考生们中暑了。”
荀彧对着随行的小吏一颔首,下一刻便见食堂的人抬着几个大桶进来,桶盖一揭开,便有缕缕白气升起。
荀彧笑着解释道,“先前寻问过华神医此事,言道凉茶可解,便事先准备了些,怕不够解暑,又多加了冰块。”
陶淘由衷赞道,“厉害。”
怪不得奉孝说有荀彧到户部,他们便可解脱,果然思虑周到,内政无敌。
陶淘此刻终于有了一种被大佬带飞的感觉。
三伏天一碗带着凉气的凉茶下肚,浑身都清爽,考生们面色舒服多了,陶淘却顶不住想要撤退了。
连成一片的提示音,在场这么多人根本没法分辨谁是谁。
而且不能识别的,也不一定就是庸才或者卧底,也可能是因为她的人格魅力,一早便认定她为主公的。
陶淘私以为第三种肯定不少,便毫无负担的离场了。
系统:……
它无比确定它的音响没有问题,难道是宿主的耳朵有毛病了?
等陶淘到了僻静处,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