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沉吟一会儿,又道:“娘娘,不如请玄王殿下帮着守关吧,他在肃州那边,紧邻祁州,若是不反抗,万一鞑子连肃州一起吞了,恐怕就不好办了。”
“不行!”西太后断然拒绝,“让季文熙领兵,到时候收不回来怎么办?藩王拥兵自重,逆向倒戈,我们岂不反受其害?”
“娘娘,微臣可以保证那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郑老将军抚抚胡子笑道,“玄王殿下禀性纯良,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心思,而且有些热情冲动。眼看胡虏鞑子欺负我们季国百姓却按兵不动,他恐怕也做不到。与其到时候让他强自出兵,闹出乱子,倒不如我们先做出姿态,让他名正言顺出手,我们只要派出钦差,在旁监管就好。战事一收,兵符就交回来,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帘幕后面一阵沉默,西太后皱眉思索一会儿,现在战事处处吃紧,的确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领军将领。想到季文熙,西太后叹息一声,淡淡道:“那好吧,就依郑老将军的意思。”
“太后英明。”众大臣们齐齐高呼。
“王大人,这么短的时间,不知兵马粮草可准备的齐全?”西太后沉声问道。
户部尚书王明远上前一步,拱手道:“回娘娘,库房虽然有些吃紧,不过还够。再不行可以先从边防海军那里抽调一部分,海防军现在按兵不动,军饷可以稍扣一点。”
“那就好。”
大殿上闹哄哄的一片吵嚷声,议论着该用怎样的战术,高高大殿上首,十一岁的天启皇帝无聊地打了个呵欠,又在硬邦邦的龙椅上左右摇晃地挪挪身子。坐一早晨真累,小皇帝又打一个呵欠,两眼泛起泪花。抬手搓着眼皮,感觉无聊透顶,现在的宫里真是越来越闷了。
太阳渐渐升高,下朝。
大臣们三三两两往宫外走着,一边走一边谈论着边关大事,标准的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
一身绛红官袍的王明远王大人跟在一个青衣小太监后面,缓缓去大殿后面的西暖阁。
推开门进去,小太监跟在后面关好门,退下。
“太后娘娘。”王明远拱手行礼。
西太后端坐在榻上,手里端着茶盏,冷笑道:“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太后吗?”
“微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