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奴婢记着了,姑娘。”

谢宁好笑地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刚刚还说记着,怎么称呼就忘改了?日后得唤我夫人。”

云裳笑道:“奴婢这回记住啦,夫人。”

谢宁又叮嘱了她几句,正巧接引的嬷嬷也来了。她便带着云裳规规矩矩地跟在那嬷嬷身后去了前厅。

周显恩的生母早逝,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父亲威远侯一直未曾续弦,可他也在两年前战死沙场了。如今周府当家的便是常老太君,谢宁此时要去拜见的也是她。

周府比谢府大得多,周显恩的院子又偏僻。她们这一路弯弯绕绕,转过几座楼阁才到了前厅。

一进门,就见得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妇人端坐在正中间的金丝楠木交椅上,她身子虽有些佝偻,面色却红润,瞧着精神矍铄。头上缠着盘金绣花眉勒,一脸富态。想来就是常老太君了。

左右一字排开是三三两两的华服妇人,身后并着几个年轻的姑娘,环肥燕瘦,各有千秋。谢宁只是余光扫了一眼,这些人她不识得,猜想应该是她的姑婶姊妹之流。打从谢宁一进门,这些人的目光就都投到了她身上。有善意的,也有等着看好戏的,还有的见她面色红润的,颇为惊讶的。

她们还以为谢宁会被周显恩打断手脚扔出去呢。

谢宁不知道她们心里的弯弯绕绕,只是接过嬷嬷递过来的茶,恭敬地向堂上的常老太君行礼:“孙媳问祖母安。”

常老太君笑着伸手虚扶了她一把,又接过了茶,问道:“新妇可住的惯?”

谢宁道:“劳烦您记挂了,一切都好。”

常老太君抿了口茶,将茶杯搁置在案上,又细细地打量起谢宁来。她生得柔弱,带了几分江南水乡女子的温婉。可那双眼偏生清冷了些,硬是让她脱了俗。她跪着也是腰身挺直,双手规矩地叠放在膝上。常老太君满意地点了点头,谢宁的父亲虽只是个四品官,教出的女儿却是将礼数端得周全。

“好孩子,地上也凉,赶紧起来吧。”常老太君作势要起身扶她起来,谢宁自然一边向老太君致谢,一边就自己起身了。

这厢谢宁还未站稳,就听得一道尖细的声音:“二嫂嫂生得可真好看,怕是要将我们一屋子的姑娘都比下去了。”

谢宁循声望去,就见得左侧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姑娘慵懒地站在一旁,头戴金钗,披着杏色褙子。瓜子脸,吊梢眼,双眉距宽,瞧着有些刻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