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远山带着一众“专家”和工匠,在柳叶指定的位置,开始着手修建城墙、将军府和指挥部。所谓城墙,就是将生活区和军营用青砖先围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城市,这样可以对狼群猛兽和敌人袭击起到很好的防守效果。
青砖、青瓦、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从上郡大量的带了来,应有尽有。反正有八千多的壮劳力,人多力量大,哪怕是再搬多一倍的东西,那也是木有问题滴!
蓝瑾瑜领着二十飞骑,一路“考察”,细心探寻敌人的行踪。在路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叫酸枣沟的村子,就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时辰,跟村民们仔细了解有关边境和鞑靼人的各种情况。
朝廷派军队来此驻守,并建立朔方郡,村民们大喜过望,奔走相告。片刻的功夫,小小的村落就沸腾了,比过年还要热闹还要欢腾!
村长亲自出面招待蓝瑾瑜等人,村民们纷纷拿出了自家最好的吃食招待贵人,又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鞑靼人和边境上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希望可以对贵人们有所帮助。
柳叶带着一百个“精兵”,快马加鞭,终于在离“边境线”仅十来里的地方,赶上了蓝瑾瑜和那二十飞骑。
十里的路程,飞骑的话只不过是一盏茶的时间,柳叶和蓝瑾瑜一行一百二十多人在向导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和鞑靼交界的地方----黄羊坡。
“启禀将军,前面那片剑麻丛生的地方,就是边境线了!”说话的人叫哈朗,是酸枣沟的一个村民,是自告奋勇来给蓝瑾瑜他们当向导的。原来的向导海叔,最远只到过月牙湖,就没有跟过来。
蓝瑾瑜和柳叶寻着哈朗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一丛丛一簇簇树态奇特、高低不一、叶形如剑的植物密集的分布在几十尺开外的地方,而且连成一线,沿着边境线密集的生长着。
柳叶咋一看去,怎么看,怎么像是那“万里长城”。只不过,眼前的这“长城”,是绿色的,是由两人高的剑麻组成的。
“哈朗大叔,这剑麻,是野生的还是朝廷种植的?”柳叶沉吟了片刻,如是问道。
“启禀夫人,最初是人工种植的,后来是野生的。”哈朗回答得很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边境线上的剑麻,自打爷爷小的时候,就这样一直沿着边境线,成片的生长着。”
见柳叶和蓝瑾瑜都有点疑惑,哈朗就又补充了一句:“听爷爷说,在太爷爷小的时候,前朝的开国皇帝和鞑靼国的国主在议和的时候,就一致商定在那个地方种植剑麻,以剑麻生长地作为边境线。
当时,太爷爷还亲手帮着种过剑麻呢,当年前朝的开国皇帝还给酸枣沟的村长下了一道谕旨,令酸枣沟的村民世世代代看顾好边境线上的剑麻。一百多年以来,咱们村里的人都秉承着祖宗遗训,每隔三个月都会派人去边境线上护理一下那些剑麻,给剑麻浇浇水,除一除杂草啥的。”
哦,原来,酸枣沟的人,竟然有“皇命”在身。虽然大秦王朝早已被大汉王朝取代了,前朝的开国皇帝也早已作古,这七十多年以来,朝廷也没有给酸枣沟的村民发放“剑麻维护费”。
然而,善良纯朴的村民,依然秉承先辈的遗志,将边境线上的剑麻管理得越来越茂盛,越来越生机勃勃。即使在大旱之年,即使要去几十里外的地方提水浇灌剑麻,也没有让剑麻因干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