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杜洪江没看见她眼色,只是解释道:“学前班孩子小,老师要费心点,也正常……家里鸡蛋还有多少?”又问三个大的,他们学费各多少,算上书费,至少得准备三十块钱。

六分钱一个鸡蛋,可凑不够学费。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没榜单,但老胡还是会保持日更三千,每天下午六点哦~么么哒,好开心你们都还在~

第018章

“只剩二十多个,偏你们做好人送出去……别看我,我可没钱。”闺女孝顺的她得留着,以后给孙女作嫁妆呢。

“不是要让妈拿。”杜洪江叹口气,别人家只一两个孩子,五六块钱倒是不成问题,他们家一口气五个……咋整?

孩子们见大人不说话,也低着头鸦雀无声。

吃完包子,离下午学的时间还早,淼淼习惯回房睡个午觉,让哥哥们走的时候叫她。天气炎热,外头蝉鸣阵阵,身下垫的褥子也厚,捂出一身汗,她实在睡不着,只静静的听着院里响动。

门,轻轻的推开了。

刘玉珍蹑手蹑脚进屋,在床前看了一眼,把被子盖到闺女肚子上,叹口气。

“叹啥气?”

“咱妈那是什么意思?”

杜洪江跟着坐床边,“妈脾气你也知道,不管她咋省都是为了这个家,咱们再想想别的法子吧。”

刘玉珍轻哼一声,“捂得可真紧……”觑着丈夫脸色,见他不赞成,没再继续吐槽,而是说起正事来:“三十多块呢,怎么想?”

家里唯一能换钱的就是鸡蛋和八只鸡。首先,鸡是肯定不能动的,几个孩子得补身体,人情往来也得靠它们,那是农村人的“鸡屁股银行”,可光鸡蛋……得卖五百个才够。

“要不你去问问他姑父,能不能先拿黄豆换点钱?”刘玉珍压着嗓子,分粮食得到年底。

“不行。”杜洪江果断拒绝,黄豆这种金疙瘩从地里收回来,生产队多少双眼睛看着呢,他作为队长决不能干中饱私囊的事。

刘玉珍跺脚,“那就问他姑借点,攒了年底还她。”一家子领工资,不缺这三十块。

杜洪江低着头,叹息一声:“你以为我不想啊,可前几天红梅才说,想让荣海去学开车,万一以后供销社没效益了,他能有个别的饭碗……才说学车的钱要问老人凑呢,我现在就去……”会不会让妹子难做人。

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担心妹子被公婆看不起。娘家人给不了什么助力,至少不能给她拖后腿。

刘玉珍见丈夫这也不行那也不同意,气得跺脚:“杜洪江我不管,你得给孩子上学,咱们地里刨食一辈子,不能再让他们重复这种命运。你瞧瞧淼淼,多俊俏一姑娘,你忍心让她跟咱们下地干活吗?小四娘胎里就不足,以后怎么挣工分?我们老了就让他饿死吗?”

她歇口气,继续道:“还有华子,这么好的成绩,以后要还能高……”

“嘘,胡说什么呢,高考完了干嘛?上了大学还不是得下乡,过得还不如咱老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