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长得是很好看的,大眼睛长头发,衣服鞋子虽然旧,但是打理得干干净净,说话细声细气,看人的时候有点怯生生的。

王凝想,自己那个可怜的孩子要是能出世,一定也是这么好看的,有点腼腆,文文静静的,说话还有礼貌。

王凝当时的条件也一般,工资不低,但是还欠了不少债,每个月得还不少,但是资助一个小女孩上学才几个钱,一个月几百块钱,她多做两笔账也就回来了。

女孩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普通话都不太会说,见到王凝有些手足无措,也不知道说什么,王凝了解到,他们之所以打算让罗美林辍学,是因为罗美林的弟弟罗中林,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

其实这没什么好指摘的,穷山僻壤里,现代都市的文明照不进来,能完成基础教育就算不错了,初中毕业再出去学门手艺,能糊口也就是了,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去学纺织什么的也不少。

王凝资助了罗美林。

不仅因为罗美林像她想象中的女儿,也因为罗美林学习成绩不错。

说来也怪,也就辛苦了最开始两年,两年后她和于震攒够了钱,于震不服气,打算东山再起再次创业,只不过这一次两人没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王凝没有辞职,留在公司,并且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升了职。

只不过孩子再也没要上,两人事业发展得都好,各自奋斗,共同语言自然少了,感情淡了许多,也就心照不宣,绝了这个心思。

一转眼五年过去,于震的公司从小住宅楼里搬到了宽敞的写字楼,他们的房子也从小两居换成了越层,儿子从公立小学换到了双语国际学校,唯一没变的,就是王凝每个月汇过去的几百块钱。

这点钱,甚至还不够带儿子出门吃一顿的,王凝也懒得自己动手,全部交了助理。

这些年,罗美林时常会写信过来,最开始的时候,她会回信,写一些温暖的话鼓励她,潜意识里,她觉得自己是在给自己没缘分出生的女儿写信,教导她学习、教育她为人的道理,但儿子一天天大了,聪明机灵,学什么都很快,她不由自主地投入了全部的注意,毕竟,一个未出世的孩子能带给她的影响能有多大呢,那种深入骨髓的遗憾绵延个两三年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当她接到一个归属地是罗美林家乡的电话时,是有点慌张的。

这种感觉很奇怪,自己明明不欠她什么,甚至还是施与的一方,但是因为许久没有对这件事上心过,所以竟然也显得是自己理亏来。

罗美林的声音依然是怯生生的,礼貌地问好,小心翼翼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她当时上高二,在那个小镇的高中里,她能考到年级前十。

但王凝其实知道那边是个什么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极度缺乏,更不要说什么课外辅导书之类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对着那点教材一遍一遍地死磕。

那边的中学最好的学生出来,也只能考个一般的二本院校。

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奇迹,只有现实横亘在那里的条件限制。

王凝叹了口气,好声好气地鼓励了她,让她好好学习,争取考到这边来,罗美林低声应了,但王凝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总觉得,罗美林好像是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