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平熙帝从王晴日常管家当中,发现了她跟时下的当家主母们最大的不同:
她会提前设想好来年的所有支出,并且预留出意外事件的支出,甚至还能根据天时来安排来年田庄的耕种。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虽然朝中官员,不拘官阶大小,只要有了官身,便是外头的百姓如何受灾,官员们自己以及家眷都不会如何。
但像是王晴这样能考虑到稍微庇护外头的灾民一把的,还真是极少数。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平熙帝才确信荣国府将来不会成为司徒恒的负累。
有时候吧,平熙帝也在反思,他都已经做了皇帝,那么在不涉及原则的事情上,大可放手,不必非要较真,免得让人觉得伤了感情。
就像是荣国府,明明他多次评估过后,都得出了荣国府两代以内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他偏偏见荣国府一点一点起来了,就是忍不住心生恶意。
想必这段时间,朝臣们也察觉到了,兔死狐悲,这才消极怠工起来。
这么大的事情,朝会上自然没讨论个明白,等散了朝会,跟林如海相熟的官员,真真假假的,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都知道林如海身体不好,眼下也只是强撑着而已,这户部尚书就是让他养老的位子,哪成想临头还有这样一出!
户部上下也有不少怨言,说起来,他们自己熟悉账目,自然是希望国库能丰盈一些,如此他们这些官员自然也有一份功劳在。
可让国库丰盈的手段除了开源便是节流,他们惯常用的便是节流的法子,哪里需要花钱的,他们卡得严实一点也就是了。
可这还钱一事可真是要动了所有朝臣,他们便是财大气粗腰杆子硬,也不能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呀!
况且,这里头还不止朝臣,还有宗室呢。
那个只等着林如海哪天致仕就能上位的左侍郎实在是维持不了风度,等小吏们一出去,就忍不住耷拉起肩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