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人不敢轻举妄动,旁边看热闹的乡亲们却没有停下来:
“看这样子,杜家是输了?”
“还能有别的结果?杜家三个儿子加起来,都不是梅屠夫的对手。”
“这倒是。杜家老大和老二都是读书的,老四又是个娇生惯养的,啧啧。”
“关键时刻,只怕还是只有杜家老三最靠得住。”
“这话我赞同。杜家老三别的不说,干活可是一把好手,有一身的力气。”
“还不都是被逼出来的。四个兄弟,其他三个都不干活,就他一个干。他能没有力气?”
“这么说起来,杜家是很偏心啊!老大和老二都读过书,轮到老三就不给读书了。”
“早年不是说没银钱么!倒也能够理解。一个家里供养一个读书人就很厉害了。”
“实话实说,杜家老二也就只读了三两年的书,勉强会算个账。”
“会算账还不厉害?会算账能去镇上当掌柜,做轻省活儿。换了你,去镇上只有卖苦力的命。”
“还真是。这杜家老三跟咱们一样,真要去了镇上,只有码头扛包子赚点辛苦钱的命。不像他大哥和二哥,都是轻轻松松就能找到赚钱活计的。”
“所以说,杜家就是对老三不公平,偏心其他三个儿子呗!”
……
四面八方的窃窃私语声多多少少都会传到杜家人的耳朵里,杜大娘肯定是不承认的自己偏心的,只觉得这些人在胡说八道。
杜大嫂其实心知肚明杜明河在杜家的地位不怎么样。不过她夫君在杜家的地位足够的高,享受的待遇足够的好。身为同样的利益既得者,她当然不会站出来为杜明河鸣不平。
故而此时此刻,杜大嫂只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
左右偏心的是杜老汉和杜大娘,跟她没有任何的关系。
杜明晨一开始还没觉得怎么样。毕竟他从小到大看到的杜明河,在家里都是最不受宠的那一个。
不过越听到后面,杜明晨忽然也有些愤愤不平了。
当然,他愤愤不平的不是杜明河没有读书,而是他自己同样没有读书。
就如同这些乡亲说的,大哥和二哥去了镇上都能有很好的谋生。可是他呢?除了在家里比杜明河轻省些,出了杜家大门,也着实没有比杜明河好到哪里去。
更甚至,他还比不上杜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