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几乎没有一丝犹豫司马大声命令道。这个时候容不得任何犹豫不决,俄罗斯军事入侵远远超出了司马原定计划,原本按照推演,俄国人绝对不会在这个内外交困之际对蒙古下手,但是事情偏偏在这里出了问题,偏偏俄国人真的对蒙古动手了。

如果早料到俄罗斯会对买卖城下手,恐怕司马绝对会在之前对第七旅整编中,以甲种部队标准给其补齐装备,而不是像现在仅仅只是补充了几十架轻重机枪、几十门迫击炮、几门野炮而已,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最重要是弥补这一切。

“另外,通电全国!俄罗斯军队于今天共和六年五月三日上午九时四十五分,对我西北边防军第七旅不宣而战发起偷袭,为保卫祖国神圣不可侵犯之国土,我西北边防军二十万将士与西北六百万民众,必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与俄人血战绝不后退半步。把高在田的电报也发出去,告诉全中国,在西北、在蒙古有一群中国人在为这个国家而战!告诉他们我们在干什么!动员令下达三天了,我们才只动员了不到十万人入伍!必须要加快动员!告诉每一个西北人,俄国人打来了,会抢走了土地,抢走房屋、强奸他们的妻女、杀死他们的父母!把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全部派到蒙古去!告诉他们!祖国就在他们身后,后退半步就是西北!就是他们的父母妻儿!”

感觉到怒火压抑在胸腹之间的司马,几乎是狂吼着下达着命令!不用想像司马都知道一旦俄国大军南下占领了蒙古之后,西北要面临的是什么,西北被迫在自己家门口打仗,在蒙古即便是把整个蒙古打烂,被摧毁的不过是农场而已,但是这里不同,战火燃烧到西北,自己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司马,现在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唐努乌梁海师因为受限于交通工具,并没有带足弹药,步兵仅仅只携带了两个基数的弹药、炮兵也只有两到三个基数,唐努乌梁海师的储备弹药,至今仍然在西北军营仓库之中,增援第七旅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足够的弹药,他们即便是在规定时间内增援到了买卖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另外唐努乌梁海师所携带的食物也有不足,如果要用唐努乌梁海师增援买卖城,必须立即电令驻库伦独立警备团立即将其弹药储备悉数装车,另电令库伦西北商行收集食物、油料等一应物质,以支持唐努乌梁海师作战!还有,不要忘记我们根本没做好战争准备!如果仓促而行的话,我们所需要付出的损失会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一直沉默不语的蔡锷在司马有些冲动的表态之后,一针见血把司马计划中未考虑到部分指了出来,第七旅必须要增援,蒙古更不容有失,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便是西北军司令部,也从来没有计划过要和俄国军队在蒙古大打一场,根本就没做任何准备,现在一切都仓促之间作出决定,军人不打无准备之仗,现在即便是蔡锷对蒙古局势也不觉乐观。

“松坡,你是边防军总指挥,具体方案你来制定!我们也许没做好战争准备,但是我相信西北军官兵已经做好了为国尽忠的准备!我相信第七旅会给我们赢得时间,现在司令部必须要在今晚六时之前,拿出应变计划,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把俄国人死死挡在库伦以北!挡在买卖城!买卖城就是我们的死地!也是俄国人的死地!”说道激动处司马用力猛砸了一下沙盘,死死地盯着沙盘中的买卖城。

第21章 三方

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是一座欧洲乡村式样小洋楼,这幢并不显眼的小楼房因其主人的原因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这里便是前共和中国临时大总统的住处。这座深灰色两层楼房,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是一座幽静的欧式花园住宅,系4名旅居加拿大华侨购赠孙中山,为的是支持孙中山的革命。

在小楼二西处的书房之中,此时气氛显得有些超乎寻常的诡异,坐在书房内孙中山看着司马先后两份演讲稿沉默着,此时的孙中山发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之中,自从司马在西北基石会议厅内发表讲话,到后来的广播讲话以来,孙中山便陷于这种两难境地。对于西北派大军进驻蒙古,进而收复蒙古,孙中山曾发电祝贺,对于外蒙独立时曾发出组建五十万大军收复蒙古、海参崴的孙中山而言,西北收复蒙古之功,过于傅介子、陈汤二人之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西北边防公署来电告知后,立即去电相助,而在俄人武力相威时,也曾通电以示支持,也曾呼吁各界共同抗俄,但是此时孙中山却陷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之中。

随着从京城传出的消息,段祺瑞利用西北发布全面动员令,同时号召国人同心相助之机,在京城上下奔走活动,争取国会议员支持通过对德宣战,理由很简单,就是以对德宣战之名,将中国纳入协约国体系,将蒙古问题变成中俄两国之间的利益之争,进而防止列强借口维护俄国安全而干涉其中。

一直以来段祺瑞外交方针在未提交国会之前首先取决于军事会议,并且指使督军团对国会采取表面联络而意在威胁的行动,早已引起了国会方面很大反感,除研究系外,各党派议员都不甘心做段的工具,单就过去看参战案很难在国会得到通过。

而现在随着段祺瑞幕僚们打出不通过对德宣战议案,就是行卖国祸国之实,甚至于就是国内不少团体也致电国会,要求国会通过对德国宣战。原因无他,现在国人本就脆弱的神经,已经随西北的全面动员而变得紧绷起来。虽然没有人相信西北能够击败俄国,但是却没有人不佩服西北人的决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看来既然不能给西北助力,那么就绝不能拖西北的后腿,而在受国务院控制的报纸鼓吹着对德宣战,可以避免英法美日等国借口干涉蒙古,有助于西北护蒙戍边大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会或是国内舆论以及各社会团体,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却不是孙中山乐意见到的,毕竟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想借机扩大势力,其真实目的在于以此和日本挂钩,借机取得日本的贷款和军火,进而以参战之名,行武装统一之实,但是现在因为西北、因为蒙古,孙中山只能选择支持对德宣战,以保蒙古以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