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作为司马政务幕僚的吕仁已经有权在西北高级政务会议上发言,如果说现在西北谁最春风得意,恐怕当数身为国家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吕仁,在西北甚至全国,恐怕无人不知那个高喊:“谁是我们的领袖”的议员。

“中国只需要一个领袖!黎元洪无能!段祺瑞刚愎!孙文空谈!至于政流个个行祸国殃民之举!试问诺大中国谁人能担此之责!除司马先生外别无二人!”

数天前吕仁在接受西北广播电台专访时侃侃而谈,更是以其尖牙毫不留情而名闻国内,一句话把中国政界上下得罪个透顶,这种话恐怕只有吕仁能说出来,不过大多数人亦明白其说的是句大实话,尽管对于最后一句并不能赢得他人赞同。

“不测?中仁太过小心了,大总统、总理发出通电已传遍举国上下,畅卿相信先生进京必会安全无恙。黎元洪虽然做事举措失当,但亦不失宽仁谨厚,段祺瑞虽刚愎自用,但亦正直不阿,这种下作之事绝不会用。请主任立即通电全国回应大总统、总理邀请,省得晚了显得我们不够大度!”杨永泰自信满满的笑说道。

吕中仁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改不了,以己度人。中仁太爱行阴谋,殊不知真正无懈可击的不是阴谋而为阳谋。

“华之,你若决定进京,除公署特勤处特工外,可以从特战部队抽调精锐组成卫士营,配以自动武器,应足以保证你在京师安危!”时忧时喜的蔡锷开口说道,进京共商国是对西北而言是和平解决国事的机会,但是对司马个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司马表面大大咧咧,可私下比谁都注重自己的安全。

两年前未遂刺杀事件,在他心中留有阴影,防弹轿车、防弹专列无一不是佐证。但是京城这次他一定要去,不过最好还是做好防范,相信他人保证不如万全准备。

让人意外的是,司马对自己的安全似乎并不担心,反倒像个没事人一样。

“松坡你太谨慎了,和平时一样让特勤局派人同行就行了。畅卿,你拟电回复中央,我立即进京,大家别忘记一点,现在在圆明园有六万青年,若是论及京城附近兵力,恐怕段芝泉不及我等远矣,再则他不会干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傻事!”司马大笑道。圆明园的学生和国民舆论就是最好的安全依持,而且不带卫兵进京自可向国人表明态度。

“先生,此次进京对您以及西北非常重要,在进京之前,我们必须拟定完善方案,毕竟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此事。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像南方的孙先生学习,先灌上几碗空心汤圆再说,先让国民看到希望。”先生坚持要去,吕仁亦明白此次南下非去不可,于是连忙献策道。

国人之所以欢迎先生进京,就是期望举国如西北,现在急需一个施政方案,能让国人看到希望的施政方案。不过方案最好是个看得见、摸得着,但却吃不着的空心汤圆。

“三年计划,其它无需多言,把三年计划大纲公布,我们施政方案核心就是三年计划。”司马毫不迟疑。

如果吸引国人目光,恐怕以宏伟蓝图为最。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当我年少时看到过太多蓝图,几乎每一个宏伟规划,都让司马欢欣鼓舞。不仅自己是那样,就连司马的父辈、祖辈亦见过种种蓝图,他们曾为蓝图的描述激动,为蓝图甘愿受苦。

十五载超英赶美,气势如龙赛虎,一百年积贫积弱,似要扬眉吐气。可到头来不过只是蓝图,一张接一张不可实现的蓝图,让国人看烦了宏伟蓝图,听腻了莺歌燕舞。

所谓“三年计划”就是“三年计划纲要”草案,一个根据后世“一五”计划制定出的三年工业发展计划,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中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司马相信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的三年计划对于国人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比这幅宏伟蓝图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睛,尤其是没有见过宏伟蓝图毫无抵抗力的人们。

“当下时局混乱,既以法律问题为厉阶,统一之归宿,当以恢复法统为捷径。应尽快重选二届国会,召集国民诸君子,速制宪典,重拾法理,卫共和之尊严。届时举国法统既复,异帜可消,倘有扰乱之徒,应在共弃之列……黄坡、芝泉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应决定,弟拟于近日南下,与诸兄晤商。司马华之共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