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至多只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而革命后的北方政府,地方截留超过7成,中央可谓穷困莫名。而在历史上,直到北伐成功后的共和十七年,虽经种种努力,南京中央政府的税收也不过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既使加上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财政收入充其量也达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可以说无论是清末或是北方政府、南京政府时期,财政收入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政府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努力。
而在短短几年内,由自己主持的中央政权就能使这种局面一举改观,不能不称作一种奇迹。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比较,目前中央政府财政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强有力的汲取财源能力使政府得以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并将资源集中用于自己认为急需的产业和地区,而现在相对良好的财政收入则是未来国家工业发展的保障。
“至少有260亿是西北贡献的!”一名西北籍国会议员在心中自语。西北省一省贡献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之半,在国内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共和八年一月至十二月,我国钢铁产量为360万吨,其中钢材为100万吨,粗钢110万吨,铁100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25%;各类机床75166台,相比去年增长211%;机动车辆产量885万辆(包括货运三轮车、摩托车),相比上年增长260%;新造百吨级以上铁壳机动船泊7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15%;煤矿产量为351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78%;石油产量13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787%……”
尽管这些数字在座的议员和记者都通过各个渠道早已获知,但是当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从司马唇间吐出,传入他们耳朵的时候,他们仍然忍不住激动的鼓起掌来,这些数字看似乏味,但任何人都知道其中的份量,这些数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尽管不及世界四大列强的零头,但国人却明白,这只是开始,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或许不久之后,中国也将跻身工业强国之列,用报纸上的话说,现在的中国只是“工业后进国”,距离工业强国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交通方面,共和八年全国累计新建准轨铁路34185公里,在建铁路4156公里,新建三级柏油公路278万公里,渣土公路135万公里,新建沿海港口和扩建海港13座……”
司马在报告过程中多次被激动的议员用掌声打断,无分党属、派别,此时两院议员们都在分享共和国的成就。当他们为共和国一年修建了满清十余年方才修成的铁路而鼓掌时,这些议员并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880年至1890年的10年间,铁路干线运营里程从15万公里增加到268万公里,年均建设118万公里,其中,1886年至1890年年均建设180万公里,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
“……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000万吨!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共和政府将在明年内完成中央银行的筹建和纸币发行工作,共和政府所发行的法定货币暂定为华元,根据各商业银行建议,我国仍将继续使用货币单位政策,政府计划将在半年内完成全面币制改革,届时将废止银元、银元券以及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纸币流通。
根据规划,共和府从明年开始,将在未来四年内通过政府投资、工业公债、社会筹股等一些系列方式筹集国家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建设包括钢铁、冶金、煤炭、电力、机械、汽车、造船、化工、石油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三百五十二个,新增大中型项目四百二十七个,其中联合大型钢铁企业八家。另外将新建目前国内迫切需要的大型铜冶炼工业以及其它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同时将通过中央投资参股的方式大大加快建设各省各类金属矿产开采和冶炼的中型企业。
为确保未来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在煤炭以及电力行业的融资、投资力度,将在各资源省建立一批新的大中型煤矿,明年年内将开工修建二十二座火电厂和六座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六百万千瓦,以满足我国工业以及国民生活需。今天我正式向国会提交“国家工业发展四年计划草案”,并希望国会尽快通过审议,要知道我们的敌人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快国家工业建设,以免错过时机,而要尽量利用时机,赶快在中国建立工业化基础……从明年起,中央政府将通过直接投资、中央银行融资、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的方式加大在汽车制造、机床制造、船泊、航空等多个行业投资力度,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实业发展。
尊敬的议长、诸位议员,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在未来的道路上无疑将充满诸多困难,让我们共同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民的新业绩!共和万岁!”
司马在国会发表的国务院工报告通过广播传至全国,此时在收音机前倾听的国人大都对一年来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数字是什么概念,但却知道,国家要富强了!不过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他们从中看到了商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承诺要加大对实业界的政府投资、融资,这无疑是在向人们透露出一个信号,政府或许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工业发展计划,这意味着什么?财富!
“四年计划,352!”几乎每一个听到政府工作报告的实业界富商都留意到四年计划和其间的两个数字,在他们看来,这代表进一步扩大产业的机会,现在中央政府在实业投资上,仍然沿用西北的老一套,政府参股、社会筹股、银行融资。尽管政府资产委员会占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并在短期内主导企业的建设运营,但是对于柄持“公私官民平等和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法律原则,最终都会在政府收回投资后,用底价甚至象征性的价格转售予民间资本,按照西北惯例是民间大股东优先原则,如果这样的话……这是一个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
几乎在司马发表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从黑龙江至南洋的华商巨富几乎是同时拿起电话,纷纷开始筹集资金,同时定下未来几周内前往京城的火车票、空艇票。
会议结束之后,司马便登上南去的专列在京汉铁路上高速奔驰,司马一边吸烟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窗外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漂亮的雪景显然无法吸引司马的注意力,此刻,司马内心汹涌澎湃。司马不会忘记,早在两年前,自己就曾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体系,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美好设想。按照这一设想西北将成为中国工业化输出地,尽管现在国内实业发展迅速,但是距离司马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直以来司马都将这个美好设想装在心里,整整沉淀了两年,腹稿了两年,也同样期盼了两年,国家未得到统一之前,所有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而如今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实现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