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票都是以保证金的名义买来的,意味着,投资者只需拿出价格四分之一的现金,经纪人通过向银行借钱来预付剩下的部分。但是经纪人借款这种不稳定的信用结构,在今年二月摇晃起来,美联储下令其成员银行不得为此类投机贷款,但很多私人银行家却为投机打开保险柜,释放出数千万美元,给过热的美国股市以及公众信心进一步的刺激。
没有任何诸如消费需求之类的切实保证,生产效率的增长或股票的真实收人都是有问题的。当富人越来越富的时候,千百万收入微薄的贫民正掏空储蓄,降低购买力,为投机而抵押未来。市场交易,百分之九十是赌博冒险。不知不觉间,经济控制发生大逆转,美国从产业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会计账目中的频繁欺诈,都属于新秩序中不令人愉快的特征。
“美国人的购买力显示出严重失衡,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零年间,投机收益从100增长到410,工资指数仅从100增长到112……就在这一年,庞大工业文明的基本平衡正在失衡:工资与价格、生产与消费、机器和人力之间的不稳定关系……”
“那么结论呢?”刘悠然轻轻合上报告,询问朱其煌,“结论非常明显,空前繁荣的美国经济已经为自己挖好了墓穴!”
……
看完报告后,面色发白的司马整整四五分钟没有说一句话,颤抖的手无法将火机打着,司马焦躁的打了十数次,才算点着香烟,烟雾从嘴中吸进肺部再次吐出,灰白色的烟雾在书房内弥漫。三年前,自己就一直等待这一天,该来的终于要来了,明明知道结果,但为什么会这么不安?鞋踩在软木地板上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神情凝重的司马抱着双臂静静走着,右手指尖的烟灰不时抖落在衣服上。
“哎呀!”指间的灼痛让司马大叫一声,看着被烟头灼伤的手指,“还好,还能来得急!”灼痛感让司马神智清醒,猛然想起一件事,立即冲到书桌边拿起电话,电话另一头传来忙音,让司马心中更加焦躁,但愿还来得急,千万不能……
“喂!四石,我是司马,二十九计划执行口令:现在!”
第73章 崩盘!
“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不是偶然,战后由于大量固定资本急需更新以及住宅建筑市场的急剧扩大,美国经济出现新的强劲拉动力量,而美国资本家在战时获得的巨额利润为更新固定资本和扩大生产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欧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以及中国大规模工业发展计划,为美国提供了经济繁荣的外部机遇,更为重要的是,新科技革命给生产力带来巨大推动,美国人及时把握住了机遇。但是,美国经济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首先是新旧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在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同时,许多传统产业停滞不前或在走下坡路,如采煤业、纺织业、造船、制鞋、电器等在战后就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显现萎缩状态。
铁道运输业过去曾引领过多次经济高涨,是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战后虽有改进,但业绩欠佳,就业人数由二百万减少到一九三零年的一百五十万,十年中客运业务减少三分之一,显然是受汽车排挤所致。
而最困难的莫过于农业,美国农业战后需求突然减少,国外竞争非常剧烈,输出出现萎缩。关键在于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逐步下跌,经营农业无利可图。美国原是一个工农业平衡发展的国家,此时情况却发生变化。美国农业没有分享到二十年代的繁荣,却在各业之前先呈现萧条,农村的贫困在二十年代一直是美国经济中的一个阴暗面。
其次就是美国经济发展思路有问题。柯立芝总统说:“美国的事情就是做生意。”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把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功利性较强的美国人不满足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把目光紧紧盯在能一朝暴富的股市、金融上面,在这种心态的左右下,美国人空前迷恋虚拟经济。大企业代理人拼命宣传“人人都能致富”的口号,通用汽车公司拼命鼓动大家投资股票,准保发财。忧心忡忡的观察家感叹:“做买卖成了美国国教。”
华尔街掀起强劲的证券投机狂热。二十年代初股票成交额每年平均三亿股,一九三零年上升到十一亿股。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从每股八十五美元上涨到四百二十美元;杜邦公司股票从三百一十美元上涨到四百二十五美元。在生产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反常的活跃造成经济过分繁荣的假象。
在美国繁荣的表象下,潜伏着诸多问题。消费膨胀是靠人为措施刺激起来的,广告在二十年代广泛应用来,分期付款开始盛行。一九二六年,汽车70%是用赊购销售出去的。分期付款的推广使用,表明: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销贷本身就孕育风险。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买力就大大减少。
再次就是美国人对经济的盲目乐观。一九三零年十月之前美国连续多年经济繁荣,媒体和经济学家对迟迟不来的经济危机一片乐观。以为美国经济逃脱经济危机的周期,不断宣扬永久繁荣的言论。政府官员则向公众许诺,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的美好未来。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十年间美国经济规模增长50%以上,难道不值得骄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