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相比于希特勒的大手笔,为了阅兵方便一砍了之,国内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各城市大兴土木兴建林荫道,如西北市共和大道两侧种植着橡树,经过二十年培育,目前已形成浓密的树冠,景致迷人,但想成为“橡树下大道”恐怕还需要数十年。

里宾特洛甫颇感尴尬,顾维钧竟毫不客气的利用被砍去的菩提树将了自己一军,不,是将德意志帝国一军。顾维钧显然未在意“失言”,这是一种文化,就像西北市,当年是塞北蛮荒之地,现在却置身绿岛中,是全世界绿化率最高、公园最多的都市。大部分街道都是林荫道,置身其中心旷神怡。可偏偏有人不珍惜悠然清闲的生活。

顾维钧心不在焉的扫视里宾特洛甫一眼,心中冷笑。此次来德国前,德国的广播、报纸就不断宣扬中德友谊,国内众多亲德报纸媒体推波助澜,德国人要归还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博物馆内中国文物,国人对此欣喜若狂。

“……罗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罗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与罗浮宫不相上下……”

国内即便亲美英报纸也用赞叹不已的口吻称赞德国人的慷慨。按照国内文物保护部门统计,德国人归还文物将多达42万件以上,市值超过100亿元,其中很多是无价之宝。德国人的慷慨把国会和五亿五千万国民打蒙了,以至国会中亲德势力抬头,民间更是盛赞德国,支持这个“正义化身”的国家。

“余游历欧洲数载,入罗浮宫、大英博物馆,恰似被盗苦主游观盗窝,无论何处,皆可发现其脏物。又似老幼被虏,偶人虏居,得见烹翁之羹,醢儿之脍,鼎镬杂陈,备虏饔食,纵然精神麻木,意志疏懒,亦思呼号家人御盗伐虏……”二十年前,别人问总理为什么回国,总理曾如此回答。

存放在列强博物馆,尤其罗浮宫和大英博物馆内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内掠走的文物,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但凡稍有血性之中国人,无不愤恨。现在德国人表示愿意把文物归还中国,即便总理明知是陷阱,也只能硬着头皮跳进去,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即使是穿肠毒药,也要吃下去,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少川谨记,此次德国之行,除不结盟这条底线外,其它均可商量。具体事宜,斟酌处理,只要不同德国结盟,其它条款我都会签字,国会也会批准。”

“顾特使,安排您下午跟元首会见,皇帝陛下在皇宫为您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请你先到酒店休息……”里宾特洛甫意味深长。为了欢迎顾维钧,德国从皇室到政府极为重视。

“如果没有异议,我们可以在预备阶段先讨论……”顾维钧打断里宾特洛甫。

谈判必须尽快,英、美的神经都敏感到极点,美国总统甚至称,中国如果接受德国掠夺的脏物,等同于销脏犯,五亿五千万中国人应该感到羞辱,因为这是强盗与盗贼之间的交易。西方根本不理解此事事关民族荣誉。

这时,防空警报突然响起来。刚在德意志帝国外交部下车的顾维钧听到防空警报,眉头紧皱,即便白痴也知道,英国人此时轰炸柏林,是给中国明确信号。从里宾特洛甫难看的表情中,顾维钧明了他也知道这个信号的含意。英国人的轰炸,导致谈判只能在外交部防空洞举行,防空洞布置的很不错,至少很宽敞。

“……我希望顾特使慎重考虑我方要求,中德签定友好条约,并不是为了让贵国履行责任或义务,而是因为德中两国24年来亲密无间的友谊。”里宾特洛甫强调。这是德国同意归还被掠夺中国文物的前提,中国签定协议后,德国即会归还文物。占领区军队已经接管了各地博物馆,只等中国文物专家亲临检查打包。

审视《德意志帝国与共和大中国友好条约》文本的顾维钧,抬头直视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部长,我希望你能解释第十一条。”防空洞顶上传来炸弹低沉的爆炸声和一连串高射炮炮声。

“这一条是基于德中两国传统友谊而制定……”里宾特洛甫慢吞吞地回答,“这一条可以确保德中两国在未来……”

第116章 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