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页

未来五年内开采者是日本,为了获得足够的军费和军械,日本和中国签定确保每年供应7000万吨澳大利亚铁矿石及铜精矿的协议书,以此换取高达数十亿华元贷款。澳大利亚铁矿直接关系到日本能否赢得战争。全部作战计划是以夺取铁矿为中心。

“沙漠战役之胜负,在交火前就由辎重部队决定了。”上原有泽喃喃自语。

无论在荒凉的西澳或澳大利亚内陆作战,无论双方展开规模多大的战役,根本上仍然是追逐游戏。都会因为进攻拉长供应线,最后因补给不足又各自撤回基地。沙漠中作战,军队活动范围,犹如一支舰队,取决于它所能携带的燃料、食物和水的数量,及基地储备。登陆澳大利亚后,日军在沿海运输保障下,势如破竹。后勤供应便捷不容忽视。

但是,一旦日军深入到内陆,随着后勤线拉长,澳洲军团很难有保障有力的后勤供应,到那时……

每年十一月,澳大利亚最南端的墨尔本,便进入炎热的夏天,城内外生机盎然。天色未亮一辆标有四星将军徽章的碣色吉普车驶出机场,一路行驶到总理府。此时,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和十几名澳大利亚参谋部和陆空军将军,早已等候多时。

麦克阿瑟刚下车,柯廷就主动伸出双手,“欢迎您,麦克阿瑟将军。”

澳洲民众把麦克阿瑟看作美国支援澳大利亚的象征。麦克阿瑟给澳大利亚带来数十万吨物资和十数万美军。现在,澳大利亚更需要这位将军,尽管他犯下了天大的错误。紧接着,柯廷总理同麦克阿瑟将军一起向会议室走去。

柯廷总理是澳大利亚工党领袖,作过铁路工人。尽管对战争抱有坚定的必胜信心,但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让这个铁路工人子弟的意志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澳洲与北非不同。阿道夫·希特勒的头脑仍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士头脑。欧洲,物资充沛的供应线理所当然。德国军队可以靠被占领的富饶国家,像法国和乌克兰,取得给养。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希特勒想象不出它的重要性,德国之所以入侵北非,是为保全墨索里尼的面子,因而,非洲战场仍由意大利指挥,当然也有占领中东的念头。”

麦克阿瑟颇为激动,面色苍白直挺挺的两臂撑在桌上,双手臂似乎微微颤抖。惨败、一次又一次败仗,虽未让麦克阿瑟垮下,但却让他心力交瘁。不过麦克阿瑟必须让柯廷总理和澳大利亚牛仔树立信心。

“这里不同北非,但与北非又很相似。最大不同之处是,德国对进攻北非犹豫不决。但西澳的铁矿、北澳的铜矿,是日本的生命线。根据情报,日本已出售矿山未来产量,以换取中国贷款,矿石贷款占去日本军费开支之半。所以,当日本在澳大利亚立足稳固后,占领矿区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麦克阿瑟慢慢平静。一年中,在自己和美国帮助下,这个只有25万军队的国家,建立起一支63万人的庞大军队,而且将胜利信心注入到这个被失败主义笼罩的国家。过去能做到,现在一样能行。

“现在,上原有泽和隆美尔极其相似,就像隆美尔奇袭托布鲁克,获得大量燃料、食品、坦克、枪炮、弹药,数万吨物资,令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的上原有泽像一头饿瘪了的饿狼,抓到猎物吞食,恢复元气,威风大振。我们不必死守沃勒布达,与上原有泽精锐部队拼命,在合围中坚守上原有泽必攻之地,无疑是愚蠢的。”

走到地图前,麦克阿瑟在大幅北澳地图上色勒出几条线。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跳出日本包围圈。”

当看到麦克阿瑟在地图上划的线后,包括柯廷总理在内的所有人交头接耳。麦克阿瑟的方案太熟悉了,一年前,当麦克阿瑟来到澳大利亚时,在堪培拉夸下保卫澳大利亚的海口,而这正是澳大利亚希望的。

去年,中国发动太平洋战争,澳大利亚参谋部制定“布里斯班计划”,计划出发点,是放弃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部大片领土,依托澳大利亚中部山脉布里斯班,沿达令河,途径东海岸南达南部,阿德雷德线,形成一条坚固的防线。占澳大利亚大陆四分之三的西北部地区,将全部落入中国人之手。防线背后,则是澳大利亚主要城市,是澳大利亚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