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罪与罚的终结
“今日之非昨日之是,公平吗?用这个国家法律审判那个国家的人民,公平吗?执行命令者和发号施令者同罪,公平吗?要求军人把个人良知放在服从军令原则之上,公平吗?如果你说不公平,这4个年轻士兵便是无辜的,但你怎么面对失去亲人伤心欲绝的人们,如果杀人的人是无辜的,被杀的算什么?”《自由俄罗斯报》《现在,要公审他们》
1945年11月2日,是俄罗斯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安娜塔西娅沙皇犹豫不决的签署了俄罗斯帝国上议院法案,根据这一法案,俄罗斯将对所有苏俄政权服务者与支持者进行审判。
“千千万万的俄罗斯人长达28年遭到身体和精神迫害,即便地下死者也在呐喊:复仇。这无关复仇,只是为了迟到的正义。”安娜塔西娅沙皇沉重的声音在俄罗斯上空回荡。
一辆辆军车在俄罗斯城镇街头巷尾穿行,头戴白盔的宪兵会敲开一些房门,亮出逮捕令。
“你被逮捕了,你有权保持沉默,也有权聘请律师。”尽管俄罗斯大规模清算引起争议,即便支持对苏俄官员进行审判的人也认为如此大动干戈,根本就是“胜利者的清算。”但清算也罢,审判也好,并不妨碍特别临时法庭的审判。
罪与罚的道德辩证继续,清算与平反,以俄罗斯人的方式,在大城小镇进行。与此同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调查委员会则对各个社会阶层进行调查,原苏俄政权统治地区有78万名教师,其中8万,经过审查后,已被解聘。解聘理由:曾经是苏俄政府支持者。有些地区,凡担负行政责任的,譬如督学或校长,不必审查就一律革职。简单逻辑是,不是社工党员或支持者根本当不了督学或校长。
清晨,用完早餐,伊凡诺维奇便与妻子,儿子、女儿一一拥抱,每次拥抱都持续十数秒。昨天,伊凡诺维奇收到前往圣彼得堡前政权行为调查委员会的通知,到委员会配合调查。有些人进入调查委员会后,刚一离开便遭到逮捕,有些人安然无恙,还有人则被解聘,失去工作。
“不用担心,伊凡,你只是个门卫而已。”女人试图宽慰丈夫沉重的心情。
丈夫只是个门卫,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工党活动,政治上尚属清白。
“谁知道呢?”伊凡诺维奇穿上大衣走出火柴盒式的楼房。街道上到处是清理废墟重建城市的人,数年战争,导致圣彼得堡残存不堪,多数建筑毁于战火。朱加什维利和德国人停火后,政府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建。
当库兹涅佐夫投降后,俄罗斯工程师到来,修复工作被叫停,原因是存在安全问题。作为俄罗斯帝国未来首都,从俄罗斯帝国飞来的工程师,很快拿出系统的重建方案,未来三年,俄罗斯帝国将投资30亿卢布用于城市重建,圣彼得堡变成一个大工地,也为城内外俄国人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
尽管大街两侧断垣残壁还可以清楚看到战争痕迹,但伊凡诺维奇却可以直接感受到圣彼得堡生机勃勃。尽管圣彼得堡回归沙皇只有半月,但街道上已经很少见到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路人,尽管大多数人依然削瘦,但却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街道上时而能碰到巡逻的帝国宪兵警察,与纯正的俄罗斯人有明显区别,除去华裔更多是欧亚混血。
这是俄罗斯帝国年轻人和苏俄人区别,不过他们大都非常友善,电影中残酷的白匪套用在内务部军警身上更合适。相比路边面带微笑,好奇打量商场中琳琅满目商品和食品的人们,伊凡诺维奇根本笑不起来。尤其当人们看到伊凡诺维奇身上制服时,流露出浓浓敌意。
“看报,今天上午十时,朱加什维利将出庭受审。”报童挥舞报纸大声吆喊。
路人听到报童吆喝,其中一些人表情极不自然,老人和年轻人面带悲愤。不同于农民,城市工人并不反感朱加什维利和社工党,尽管同样受到迫害,但并不妨碍他们对朱加什维利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