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肃在东海出任毗陵都尉时,与雍扬众人相处甚洽,与梅铁蕊之间也无生疏之感。范阳蔡氏乃是徐汝愚母族,幼黎不良于行,珏儿却要亲自迎出来,以免范阳众人生出疏离之感。见梅铁蕊如此,也不坚持。
蔡裕华只担心范阳众人如何能尽快在江宁立足。
此次随船队南下的范阳人超过三万,除了础艮堂的匠师,大多是范阳世家中人,江宁容不下这么多人,一部人留在雍扬,一部分人前往溧水,一部人将留在江宁,而蔡氏、君氏、楼氏这样的大族则可以选择迁居地。
君家要求将宗族迁往温岭,大概是考虑到普济海匪在那里盘踞的近二十年,当地的世家势力荡然一空,不会受到多大的排斥,温岭虽然是海滨边陲之地,却是泉州至雍扬海航路线的中继点,又陆上联接普济岛最近的城邑,君家以船运发家,温岭将是最佳的迁居地。
础艮堂大部势力要并入军器司,但是徐汝愚允诺将武陵山上的一部分矿山交于蔡家经营作为交换,蔡氏将有一部分宗族迁往溧水,还有一部分将留在江宁从事其他的营生,但是要在江宁能站住脚跟,却要比君家困难得多。自己出领军器司,虽然是南下众人职位最高的一人,但是君家除了君逝水之外,君卓颜、君啸云、宋倩、君宗庆、君宗瑞、君华光等人都得徐汝愚相当的重视,君家在幽冀不过二流的势力,到了江宁却成了一流的世家,想来君啸云两年前来图雍扬不得转而投附徐汝愚却是君家最正确的选择。
君家将君致嫁于蔡辉,不过是贪恋蔡氏的权势,此时蔡氏却要依赖这段婚姻来求助君家。蔡氏惟有优势大概是与徐汝愚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江宁并无严厉的手段去遏制地方上的世家势力,但徐汝愚心中多半不愿看到宗族势力过度膨胀以免有害江宁的政制。
楼氏在范阳拥有万顷田庄,呼兰南侵,化为乌有,江宁征战所得荒地都按比例配给军户、流民,当地世家大概不会乐意将田地出售给南迁的世家势力。所幸楼庆之在北唐时与徐汝愚相识同行,此番非与众人相会,直接随李印前往乌湖岛,出任乌湖军总哨,将是北五郡司在北地的重要人物。司闻曹也有意择录楼氏子弟填充到军谋、刺军两司,楼氏的境遇要比其他的南迁世家好一些。
徐汝愚将范阳世家的迁居交由政事堂负责,梅铁蕊未必不比蔡裕华头疼。梅铁蕊心中不愿将范阳世家迁居之事揽下来,南迁世家与当地世家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避免,然而江宁最大的世家不是别家,正是梅族,其外便是江氏,江凌天出身宿帮,从东海之战始就不遗余力的支持徐汝愚,在军中的影响力实非其他人能比。徐汝愚在清江崛起之初,身边除了即墨明昔、魏禺、尉潦等率领的二百青焰军外,只有许亭易、许伯英这一系的豫南马帮势力与汉口桃源有千余附居民,徐汝愚欲与世家共政,允许氏在溧水立族,弥昧生入赘宜家,娶宜听雪为妻,宜氏在江宁立族。除这四家之外,雍扬沈氏、抚州班氏、宣城张氏,以及东阳的郑氏、惠安的何氏、龙岩的丁氏都是随徐汝愚崛起而崛起的世家势力,百夷分为即墨、子阳两姓,这些家族将是世家共政的中坚力量。
这些家族几乎覆盖江宁全境,便是新辟之地,这些家族都迫不及待的想将势力渗透进去,不论将范阳世家安置在何处,总不法让所有人满意。
梅铁蕊望了方肃一眼,即将组建的议政堂将由方肃与寇子蟾共领,他们两人将代表徐汝愚协调各个世家之间的利益分配,范阳世家的迁居要不能不问他的意见。
梅铁蕊问道:“汝愚让子肃出领议政堂,出江宁之前,就拟定册书,子肃抵达江宁,就无闲暇之日了。”
方肃笑了笑:“肃年轻识浅,只怕有负汝愚与诸公所托,所幸有寇先生为前导,肃才能勉力为强,还望梅大人不吝赐教。”
梅铁蕊笑了笑,说道:“江宁熟识典制者惟邵海棠,只是他不能从长史府繁重的事务脱身开来。”
许伯英说道:“汝愚设议政堂本有开一代先风之意,典制从议政出将是世家共政的基础,梅大人、邵先生都免不了要被抓去议政堂充当苦力。”
此话不假,典制从议政堂出,重要的世家都会在议政堂有代言人,参与江宁典制的拟定。
梅铁蕊笑道:“范阳不乏饱学之士,哪里容得我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