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褚文长说道:“竖子能与杀父之仇谋事,心性忍狠,常人不及,当为东海大患。”

张季道微微一怔,却想到褚文长说的是伊翰文杀徐行一事,徐汝愚却不思报父仇,而是数次与伊翰文共谋,东海战局如此,现在兵压东海,也是助青州也。张季道微微一笑,却不说什么。

万嵘却说道:“徐汝愚能认吴储为父,还有什么不能为也?”

褚文长让万嵘的话挑动心结,恨恨哼了一声,没有应他的话。

灞阳城下脱逃的五儿之所以家破人亡,拜吴储、伊翰文所赐也,褚文长、田文光其时年岁较长,仇恨之心不随岁月减淡,对徐汝愚的恨意却是由于数年被闲置的怨意所滋生出来。倒是子仲南、葛静其时年幼不记事,长成之时,欲立功名,随方肃一同投归江宁。

陈敬宗忿然离去,走到大营北门,心里怒气始缓解下来,心里又微微后悔,张季道虽有大才,心胸却不广,虽能掩饰,但是记恨犹深。自己如此冲撞他,他心里不想啮噬了自己才怪。

彭城战事以来,陈敬宗与曾益行等人率领五万营军精锐参与其中。彭城为青州南境门户,伊氏经营多年,城固池深,又驻精兵,攻打得相当辛苦,军队减员相当严重。张季道学江宁在仪兴实行军屯之制,提供屯丁迅速补充伤亡的空缺,所缺的中低级将职也直接由屯尉补任。初时尚不觉得如何,待到发现时,才发现为时已晚。

陈敬宗有意领兵南下,心里也不知真正能带走的兵马还剩多少。若听从张季道的命令,不知还要死伤多少条人命才停下别有用心的攻城。

陈敬宗倒也不怜惜生命,只是城中折损的尽是陈族精锐,让人心痛。近年来,张季道的野心愈来愈盛。徐汝愚集结重兵于广陵,陈预调北线兵马南下,张季道率诸将公然无视军令,按兵不动,宛陵方面却静寂无声,张季道不仅夺取彭城大营的绝大部分兵权,还在东海内部获得与陈预分庭抗礼的地位。

陈敬宗心有忧虑,然无人可叙说,抬头望了苍穹之上流卷不休的轻云,轻叹一声,敛起眼里的无限落漠。

待陈敬宗返回军营,却听见升帐的鼓音从大帐方向“咚咚”传来,心里一惊,抬头望着卫叔微领着一队甲士在营门相候,大声说道:“督帅升帐,请陈将军速去大帐相见。”

督帅升帐,诸将闻鼓聚集,十通鼓毕,未至者责杖。

若无异故,陈敬宗自然会闻鼓前往,张季道却派卫叔微领人来邀,其中用意不言自明。陈敬宗目光越过卫叔微与甲士,落在自己营中,却见手下两员统制偕十数名营尉皆在营中校场之上,想必已知晓变故。陈敬宗见他们眼里有着旁观者的漠然,长叹一声,定睛望着卫叔微,说道:“你也觉张季道是可托之人吗?”

第七章 世家之子

卫叔微与徐汝愚在沂州见过一面,初时由张仲道、席道宁、卫叔微三人主持行刺伊周武之事,众人惴惴,心知此行维艰。徐汝愚甫一露面,士气便是大振,好似理所当然的由他来主持行刺之事。

最终参与行刺的五名高中,除了徐汝愚、张仲道、席道宁,还有就是襄樊会的邵海棠、许景澄,卫叔微、陈敬宗身手不弱,但被安排为饵,吸引伊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