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这一句,王太后顿时喜上眉梢。
王氏到底出自哪里,其实王太后一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是小户出身,父亲只是个穷酸秀才,只是后来被兴献王看上,这才借此一飞冲天,可是报纸之中却是将他们王家考据为琅邪王氏之后。
这琅琊王氏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到了汉朝的时,王家为官者亦是不少,而王氏真正鼎盛时则是晋朝,晋时所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的王,便是指琅琊王氏,不但权倾天下,更是出过王羲之这样的文豪。若是论起天下十大豪族,只怕这琅琊王氏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王太后一直有些自卑心理,其一是自己出身不高,其二是名不正言不顺,可是这报纸中的第一句就为她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她王太后原来并非是不知从哪里来的野路子,竟也是望族之后,而且还是豪门中的豪门,只是到了父祖这一代家道中落而已。
想想看,唐时连开国皇室李家都迫不及待的给自己寻老子来做自己的祖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继位,这家伙倒是有想认朱熹为祖宗的心思,不过后来觉得年代并不久远,毕竟不如人家老子那般历经千年,已经无迹可查,最后只能作罢。可见对于古时的人来说,无论你是公卿王侯,还是庶人百姓,对于这祖宗都极为看重。
王太后只看这琅琊王氏四字,顿时感觉自己不由的提高了不知多少的层次,竟是自己都有些相信,忍不住颌首点头道:“谢学士写得真好。”
紧接着她继续往下看,其中有一件高德公的轶事,说是高德公年少时,家贫,赶考途中遭遇一庙,于是借宿于庙中,第二日要走,却被僧人拦住,对他说:“尔有大贵之相,何故老而无为。”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你明明贵不可言,为什么年纪这么大,却碌碌无为。
这位僧人觉得奇怪,却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却分明是在进行某种暗示,暗示王太后未来必定飞黄腾达,可是这么一个小小轶事,却是婉转的道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王家必定大富大贵,且贵不可言,这是老天早已注定好了的,而这僧人不过是个托词而已,就如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总会寻个穷小子说一句尔骨骼清奇一般。
第一百九十一章 娘娘威武
一篇文章虽然没有肉麻吹捧,可是水平极高,先是解决了王家身份问题,使得王太后的身份陡然变得更具有了合法性,紧接着又解决了王太后本身的身份。
按理,王太后并非皇太后,只是因缘巧合,才成为了这个宫殿的主人。
因此许多人不免对这个野路子出来的王太后心生几分轻视,就如嘉靖皇帝一样,虽然登基,却被人逼着要去认孝宗皇帝做爹,王太后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想想看,嘉靖已经认了孝宗为亲爹,那么张太后就成了嘉靖名正言顺的母亲,而她王氏,等于是靠边站了。
现在朝廷百官们的意思更加离谱,不但要嘉靖认孝宗皇帝做爹,还要认兴献王为叔父。
也就是说,嘉靖的爹不是爹,而成了皇叔,假若如此,那么王太后作为兴献王妃,岂不是成了嘉靖的叔母?就算给她顶了个皇太后的头衔,这地位终究是尴尬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