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看了怀恩一眼,怀恩立即会意,几步就从后面长长的书架之中,抽出了一叠文书。不是别的,就是韩文的履历。
朱祁镇的乾清宫,越发好像是一个图书馆了。这里放的不是什么经史子集,而是各方地方资料汇总,还有各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人事资料自然是其中一种。
朱祁镇看了韩文的资料,看上去履历还行,笑道:“资历算什么?他在湖口的战功,足以重赏,朕用人,可曾排资论辈?如果论资历,先生也不会在内阁秉政十年之久。”
韩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大明首辅,并非韩雍的资历如何,而是韩王在江西赈灾之功。平定大藤峡之功,随军抚定交趾之功,等等战功在一起,才有韩雍在内阁的迅速崛起。
朱祁镇其实也明白,韩雍其实也倾向于韩文。不过官场惯例,恩出于上。
韩雍即便欣赏韩文,也不能做好人,这个好人必须留给朱祁镇来做。
王越说道:“陛下英明,以韩文之能,江西善后之事,应该没有问题了,战后封赏之事,还请陛下裁定。”
朱祁镇说道:“威国公以为如何?”
王越说道:“范广天下大将,此事非臣等可以置喙。”
朱祁镇也明白王越的担心,王越已经是身处嫌疑之地了。
大明而今已经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武臣如果要进入内阁,一般来说都必须是国公爵。而且是必须有战功的国公爵。
如果世袭的,没有什么军事能力的国公也是不行的。
而范广而今的战功,让他到了国公爵位的线上。
范广以拉萨一战成名,封伯。之后到此转战,虽然没有大功劳的,但是小功劳不少,几十年辛苦,这才晋升为侯爵。
这就看出来战争对于一个将领有多重要了。
范广一战成名,就是伯爵,但是后面却要熬上好些年才堪堪到了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