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声,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让楚国难堪都行。
申公巫臣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了解吴国,肯定也了解楚国。
这不,晋国要跟吴国正式展开邦交,众“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晋国和吴国相距很远,尽管已经极力想要了解吴国人是个什么情况,能够得到的信息却是极为有限。
话说,不是有个了解吴国的申公巫臣在吗?
关键是,了解吴国就是申公巫臣在晋国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显自己的作用,却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朔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问道:“元帅,吴国人数多寡?”
栾书说道:“探子回报,不下贰‘军’。”
吴国跟其余列国的军制一样,还是采取周王室的制度,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
韩厥问道:“戴甲者几许?”
栾书笑呵呵地说:“以晋国标准,少也。”
没错,现在就有标准了。
晋国对甲胄的有几套标准,对箭矢或近战兵器的防御力是其一,再来就是看材质。
不同的材质,相同的防御力,依然存在区别。
最为简单的区分,铜甲肯定最为高大上,再来就是犀牛皮甲。
现在又多了一个标准,出产自阴氏的铁甲也是极好的。
他们正交流着,外面的谒者报告,说是胥童携带国君意志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