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页

楚君熊审的“王驾”抵近到吕武战车前方五米才停下来。

吕武行礼说道:“代寡君问候楚侯。”

周王室拒不承认楚国的“王号”,作为周王室体系下的晋国肯定也不会承认。

很多时候,晋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时,晋国的君臣会称呼楚君为楚子,算是打不过用嘴炮获得心里安慰的一种做法吧。

楚国一开始是子爵,后来一再励精图治,爵位变得越来越高,也才有了现在的成绩,甚至都能“问鼎轻重”了。

他们在公元前704年称王,也就是某一代的楚侯僭越称王,那个一代的楚君叫熊通,同时制定了楚国“称霸天下”的路线。

楚君熊审没过多计较,认定晋人会在某一天承认楚国“王”的规格,并且跪在某一代楚王的陛下求饶。

这个“陛下”就是“王座”前方的台阶,不是什么“皇上”、“圣上”、“官家”之类的代称。

楚君熊审用独眼盯着吕武,再用手肘碰了碰子囊示意赶紧走完流程。

春秋一般讲究战场上“王不见王”的那一套,身为人臣也没资格跟一国之君直接对话。

子囊是楚国的令尹,跟吕武是晋国元戎属于平级。

另外,吕武还是秦国的执政,从大家认可的级别上不如晋国元戎和楚国的令尹。

秦国执政和齐国执政,大概是位比晋国元戎之外的“常务卿大夫”,级别跟楚国令尹的副手左尹、右尹差不多。

齐国和秦国之前被承认为晋国和楚国之下的第二梯队,其余国家的执政地位则是又有比较详细的区分。

注意,是“之前”,遭到重创的齐国已经式微,秦国则是成为阴氏的傀儡国。

宋国、卫国、郑国一些二流强国,他们的执政大概就是晋国“卿”、楚国左尹、右尹到晋国上大夫、楚国司马的第三梯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