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子彪当然是国君的嫡长子,出生于周天子继位后的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566年。
等于是国君回国后的第二年就有嫡长子,那年姬周十五岁。
公子彪的母亲来自杞国,也就是处在齐国和鲁国包夹的一个不入流小国。
而姬周还流落在周王室当落魄公子的时候,来自杞国的女人早就陪伴左右。从这里也能看出姬周之前有多么不受到晋国公室的重视,要不然夫人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出身。
在晋国的储君有没有被重视只需要看一个方面,也就是夫人不是来自秦国,便会是来自齐国。
为什么那样?因为大多数强大的诸侯国都是姬姓,秦国是赵氏嬴姓,齐国是吕氏姜姓。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晋国的公室跟秦国公室联姻最多,以至于留下一个“秦晋之好”的成语给后世。
很快,得到通知的各个“卿”来了。
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来阴氏府宅吕武也没有一个来了就说一次,打算等人聚齐了再说。
因为其余七位“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杨干在场就不免觉得奇怪。
该怎么评价国君的这位胞弟呢?国君不止一次想栽培杨干,机会也得到过很多次,问题是杨干是个十分顽劣的人,每一次都将机会错过了。
在某一次出征南下时,其实也就是上一次“沫之战”后,晋国几个军团回转“虎牢”,国君带着上军压迫郑国,杨干在行军状态下干出了驾车乱窜的事情,差点撞上魏绛的战车。
国君惯着杨干,其余人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只不过那是平时。
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包括国君和八“卿”在内,谁都不敢在军事相关上瞎胡搞,何况是一个杨干?
以晋国贵族的性格,成敌对了没得说就是摆明阵仗直接开干,怎么都不会刻意做打脸不打死的事情,魏绛作为上军司马当时是有权将滋扰次序的杨干斩了的。
然而,魏绛乱法了,他不敢杀掉国君唯一的弟弟,选择让杨干的驭手当场扑街。
那一次魏绛是给了国君面子也丢了上军司马的职位,新一轮卿位变动成为上军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