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页

另外,他们的发家之地“毕”早就不是自家的封邑。这个也是权柄落在小宗魏氏这边的必然结果。

毕阳沉默了一小会,没有讨要魏绛的尸体,请求道:“魏氏已灭,阴子何不放过毕氏?”

什么意思啊?

这是在请求吕武不要率军渡河,去攻击去了伊洛之戎的魏氏那些人吗?

吕武问道:“毕氏可有复仇之心?”

魏氏没了,毕氏得到了大量的口众以及物资,甚至已经有了安身之地。

不要以为二十多万的人口很少,已经比很多诸侯国的人口要多很多了。

尤其是毕氏有三戎作为盟友,以诸夏这边的文明优越性,他们花点时间不是无法吞并三戎。

毕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吕武的提问。

他们会在某一天找阴氏复仇吗?肯定会的呀!

吕武说道:“我与范氏征讨三戎,伊洛之戎乃是阴氏所属,岂有因毕氏而罢兵之理。”

行吧,阴氏就算不刻意针对毕氏,不可能停止对伊洛之戎的讨伐,那么毕氏要不要挪个地方?

范氏当然也不会放弃对陆浑戎以及蛮氏的征讨,到时候毕氏要不要再进行迁徙?

同样是斩草除根,吕武的话术用得不错。

现实就是那样,毕氏肯定会等机会找阴氏复仇,阴氏不太好表现出要斩草除根的态度,放过却是不可能放过的。

拿三戎来做文章,阴氏和范氏早就跟三戎进入到战争状态,到时候毕氏遭到打击,不是阴氏非要攻灭毕氏,变成是毕氏没逼数自己卷进去。

毕阳说道:“我闻宋、楚、郑合兵,合围‘斗首’南下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