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跑到那边,现在尾随过去虽然可能达到军事目的,但耗费和军力损失必然不小,倒不如先放一下,清军进入后一定会和地方力量发起冲突,何况原本准噶尔就和满清有着深仇大恨,如果大明暂时袖手旁观的话,两边一定会打起来,反而明军一旦介入,以明军的强大,弄不好双方会暂时搁置仇恨,从而联手对抗明军。
所以说,暂时放一放要比急不可待地介入更为合适。再加上岳钟琪的调回京师,也能给西北释放一个信号,一个大明不打算染指西北的信号。
朱怡成这么做倒和当年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尚,袁熙后,这两人投奔了辽东公孙康。这时候曹操反而按兵不动,任凭两袁在辽东逍遥一样。所以朱怡成断定,清军入西北后必然会和准噶尔发生冲突,而大明现在只需要坐视即可。
第1128章 还是北方
辽东暂且不说,关于辽东的计划早就定好,虽然目前辽东满清有所变化,可朱怡成并不打算改变计划。
至于另一个西北,也就是满清中枢那边,朱怡成考虑到整体暂时也不去动他,仅仅以封锁物资来限制。
所以说,除去这些地方,剩余的就是北边的蒙古了。对于蒙古,在前明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前明时期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无不想过彻底收服蒙古,可几次北征却依旧未能达到目的。
在前明强盛时期,蒙古部落不是见明军打来就四散而逃,或者假意臣服。等明军一走,这些蒙古人又恢复了旧模样,该干嘛就干嘛,没东西了就来边境抢上一把,再杀几个人,丝毫不把前明军队放在眼里。
当然了,这也有当时的条件限制,蒙古太大,而且汉人是农耕,蒙古人是以放牧为生,两者有着极大区别。所以前明近二百多年来,一直想收服蒙古却终究未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所以说,除了满清外,蒙古也是大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对手。原本朱怡成是打算一步步来,先解决满清再向蒙古人出手,但现在因为辽东满清的突然变化,让朱怡成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再加上锦衣卫张冉汇报上来的情况,这些加起来,鉴定了朱怡成把目标对准蒙古的想法。
实际上,现在的蒙古相比原来的蒙古已弱了许多。首先是之前康熙时期刚同蒙古准噶尔部打了几仗,这几仗把崛起的准噶尔部打的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其大汗噶尔丹也最终兵败身亡。
准噶尔在蒙古的势力被满清遏制后,康熙顺势又削弱了其他蒙古各部,使得蒙古再无雄主存在。
这件事对于满清在蒙古的统治是件好事,再加上满清一直所谓的满蒙一家政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满清在蒙古的统治地位会更为牢固,从而彻底消除几百年来中原王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掠夺。
可偏偏这事就出了意外,康熙前脚刚平定蒙古,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后脚中原就烽火四起。
随着江南起义,朱怡成打下南京恢复大明统治后,满清哪里还顾得上蒙古那边?不仅四处调兵遣将围剿各地义军,之后更调动蒙古骑兵南下,以彻底消灭各部义军维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