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百二十里的辽阔水域上,散布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有三个——三沙、姚刘沙和东沙。当时崇明县九成人口都住在这三个地方。
金学曾对着地图告诉赵昊,原先崇明的三大势力——崇明县衙设在东沙,天赐盐场和驻军在姚刘沙,沙船帮在三沙。三方井水不犯河水,长期三足鼎立。
但随着姚刘沙和东沙的崩坏,天赐盐场撤场、驻军移驻金山卫,县衙也没入水底,县太爷只能搬到西沙去偏安一隅。
唯有三沙完好无损。
而且沙船帮做的是航运生意,丝毫不受沙洲坍缩的影响,来投奔他们的崇明百姓越来越多。
沙船帮俨然就成了整个崇明最大的一方势力。
眼下他们有五百多条沙船,三千多名水手。整个三沙四五万的百姓,要么是沙船帮的家属,要么靠沙船帮过活,把谁当老大也就可想而知。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沙船帮怎么会同意县里,在他们的地盘上插一脚呢?
第二百二十七章 海鲜
海神庙东偏殿,师徒三人享用的山珍海味,馋哭了隔壁的钱王爷。
“师父,尝尝这个黄瓜鱼。”金学曾献宝似的,将一盘清蒸大黄鱼奉到赵昊面前。
“在咱们崇明,没有黄鱼就不成席。”
“是啊师父,这大黄鱼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健脾升胃、益气填精。”于慎思也在一旁附和笑道:“师父正长身体呢,可要多吃些。”
赵公子夹了一块白嫩的鱼肉送入口中,果然肉质鲜嫩、味道甘美。
不禁赞许的点点头,慢条斯理问道:“这沙船帮,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回师父,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这崇明岛在长江口,老早年就有人靠跑船为业。”金学曾这几个月,显然也不是白混的,便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