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义军超常规的发挥,死伤却惨重无比,折损近四成,尤其是首当其冲的侠士营,近乎全军覆没!当赵禹杀至战圈当中时,血浆几乎淹没了脚踝,侠士营近千人,只余几十人还在苦苦支撑。他们不止正面抵挡元军的冲杀,背后还不断受到友军冲击,可称得上腹背受敌。如此惨状,饶是一手将他们推至绝境的赵禹都觉不忍。
观察了片刻,赵禹发现宋青书竟不见了踪迹,不由得紧张起来。他虽不在乎宋青书的生死,但此人乃是武当派第三代最受瞩目之人,若死在了此处,与武当派势必交恶,对滁州的发展势必有恶劣影响。
此时元兵阵型虽已溃散,但战斗却还远远没有结束。随处可见数十成百名元兵在奋力抵抗,皖南义军没有投降不杀的讲究,眼下各部也都杀红了眼,厮杀仍在持续。
眼见这乱状,根本没可能去找一个人。赵禹略一思忖,便放弃了寻找宋青书,而是带领已经聚集起来的五行旗精营杀向正离营前来救援的水军劲旅。数年训练,五行旗精营终于在战场上绽露锋芒,士气如虹,以一当百,同为精锐的元兵根本招架不住,冲杀数番之后,便被凿穿了阵型!
厮杀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当江面上逝出滁州讨虏军遮天蔽日的舢舨小舟时,大局终定!
徐达与常遇春率领近万生力军到达战场,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芜湖,另一路则加入到对元人溃兵的剿灭中。哀鸿遍野,挡者披靡!
讨虏军在战场呈秋风扫落叶之势,投降不杀的吼声震天撼地,苦战良久的皖南义军和元兵皆已成了强弩之末,除了弃械投降,再无他途!
尘埃落定后,赵禹恢复了原本模样,在滁州军拥护下巡弋战场。所过之处,新败之军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喧哗。
而此时,一个不合时宜气急败坏的尖叫声在人群中响起来:“詹冬呢?莫不是死了!他不是说小魔君已经攻下了芜湖?他不是说此战必胜?”
听到宋青书中气十足的吼声,赵禹心知他性命无虞,徐徐行过去,指着芜湖城头冉冉升起的讨虏军旗,朗笑道:“芜湖,现在是我的了!”
第114章 武当一侠宋远桥
因为有了皖南义军的相助,芜湖一战可称得上轻松无比。
近乎无损的拿下芜湖并水陆连营,获得了大批的军备物资,最重要的则是水营中许多未及凿沉的大舰,将是赵禹西攻集庆的极大助力。
对芜湖的图谋已经酝酿了数年,一战而定后各项事务很快就有条不紊的运作起来。以芜湖本地镜湖帮为框架构建起的水营进驻芜湖水军大营,积极备战集庆方面或许会有的反击。而讨虏军则忙着肃清溃兵,同时编练降卒。
经此一役,皖南义军只剩三千余人,赵禹能够如此轻易取下芜湖,可说是全赖他们的功劳。这三千多人赵禹并不打算放过,一来这些降卒皆年富力强,稍加训练便是一支劲旅,二来赵禹也怕这些人放归乡里后会化作流寇继续为祸皖南。
至于这些义军的头领,则尽数收押一处。赵禹对如何处置这些人,还没有一个定计,索性置之不理。